杜(738-808年),字遵素,京兆郡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宰相,京兆司记录参军杜万之子。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杜出身京兆杜氏,进士及第,进入郭子仪幕府,担任朔方军,历任侍御史,王子宾客,太常寺卿。顺宗时期,他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唐宪宗继位后,极力主战,主张削藩。推荐高崇文为将军,讨平西川节使刘辟。之后,使相出镇,担任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河中节度使,并封国公。元和三年(808年),杜黄尚病逝,时年71岁,追赠司徒,死后为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杜黄尚年轻时考上进士,中制举宏辞科,受到首相杜鸿渐的重视,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从事。大历十三年(778年),郭子仪入朝,命杜黄尚留在朔方,主持军事。李怀光趁机制定诏书,试图取代郭子仪,以杀死将军的温柔和优雅。杜黄尚认定诏书是伪造的,并质疑李怀光,使其阴谋失败。
升任宰相
唐德宗贞元年间,杜黄尚入朝,担任侍御史。由于与宠臣裴延龄不和,他已经十年没有升职了。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继位,杜黄尚因女婿魏志友谊被提升为太子客人,后来改为太常寺卿。
[img]113470[/img]
当时,唐顺宗病重,无法管理政治。翰林学士王叔文当权与魏志毅等人进行政治改革。杜黄尚反对,主张皇太子李春监督国家。魏志毅建议:“你怎么能在晋升时谈论禁令呢?”杜黄尚愤怒地说:“我受到了三朝的善良,我怎么能因为一个官方职位而背叛自己呢。”
同年7月,唐顺宗命太子李纯监国,主持朝政,并将杜黄尚提拔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八月,唐顺宗称太上皇,退居兴庆宫,并将王子李纯为皇帝,为唐宪宗,杜作为副使。唐顺宗去世后,杜作为丧葬礼仪使。
力主平藩
元和元年(806年),夏绥银节使韩全义入朝。杜黄尚认为,韩全义奸邪奉承,毫无成就,命令他退休,任命李演为节日使者。夏绥留下后,杨惠林举兵拒绝,被部将张承金杀害。
不久,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叛乱。朝臣们都认为蜀国很危险,很容易防御和攻击。他们不主张军队进攻。只有杜黄尚主战。他要求罢免宦官监督军队,将军事委托给神策军使高崇文,并在朝鲜中期决定战略。西川平静下来后,唐宪宗向杜黄尚道:“这是你的功劳。”
[img]113471[/img]
后来,杜黄尚和唐宪宗提到了节度使命,并演奏道:“德宗皇帝姑息藩镇,使藩镇将军的权力扩大,朝廷政令难以行动。陛下要吸取教训,严格整顿法度,削弱藩镇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唐宪宗深以为然。 杜黄尚又说:“为君者修身任贤,掌握大政纲领。只要用人得当,责其尽职尽责,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谁敢不尽力?唐宪宗听取了他的建议,努力整顿朝纲,扫除齐蔡叛军,收复两河,改变了贞元以来的动乱局势。
晚年生活
杜黄尚虽然有治国之才,但并不拘小节,所以不能长期生活在一起。元和二年(807年),杜黄尚出镇河中府(治山西永济),担任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晋江慈祥的使者,并被封为泰国公。
元和三年(808年),杜死于疾病,终年71岁。他追求司徒,死后的头衔被宣布。元和八年(813年),御史台上演奏宪宗,揭露杜接受高崇文贿赂。杜的儿子杜载在审判中承认了这是真的。唐宪宗不追究杜的功绩,释放杜载。
会昌六年(846年)十月,杜黄尚与裴度、李苏、高崇文等配享宪宗庙。
杜黄尚:唐朝宰相,主战,主张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