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滋(749-818)字德深厚,蔡州郎山人,县望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唐朝官员,书法家。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出生于陈军袁氏。唐容管经略使元结内弟,经推荐介绍官员,授予学校书籍,官方终结湖南观察使。工书法,《老唐书》称其为“工篆书,雅有古法”。书法传世很少。他曾奉命出使南诏,并在昭通盐津有其悬崖题记。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113466[/img]
人物生平
蔡州郎山人袁滋(749-818)字德深厚。弱年强学,外兄道州刺史元结有重名,往来依焉。以处士推荐学校书郎。贞元(七八五至八o五)中,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嗣为剑南西川节使。给太子少保。工篆,周书,雅有古法。唐尚书省新修记的元和八年(八一三)徐孟容,滋为篆额。又有郭州刺史王颜写唐轩辕铸鼎原铭,亦滋周书。《旧唐书》本传《金石录》、广川书跋。据《云南志》记载,唐贞元十年(794)10月27日,唐朝使者袁滋来到大理,给南诏国王异牟寻(白族)全印。文字说:贞元册南诏印...据说楼下会议,他坐在割牲上,用银平脱马头盘两侧..享受它,有老人吹笛子,有女人唱歌,每年近70岁。牟寻指出:这位祖先回到了附庸的国家,没有皇帝给他的故事和龟兹的声音。只剩下两个人任国。酒既行,牟寻捧自己,敬请劝让。登记使袁滋介绍了一杯酒,说:南诏是思祖的成就,坚守诚信,为西南藩屏,让后人继承。牟搜嘘说,他敢不承担自己的命运。他接受了上述说法:“坐在切牲畜上,用银脱马头盘的两侧是烧猪的两端,放在银两侧马头平底的盘子里,供客人用刀切。酒既行,牟寻捧自己,敬请劝让。登记使袁滋介绍了一杯酒,说:南诏是思祖的成就,坚守诚信,为西南藩屏,让后人继承。牟搜嘘说,他敢不承担自己的命运。接受上述说法:“坐在切牲畜上,用银脱马头盘的两侧是烧猪的两端,放在银马头两侧的平底盘上,供客人用刀切割。”
[img]113467[/img]
趣闻轶事
复州有一座青溪山,风景秀丽。宰相袁滋在复州、营州地区居住,没有发达的官员。晴天,便登上青溪山。走了几英里后,路越来越窄,越来越危险,慢慢地找不到路。这里有个书生以卖药为生,家住在山脚下。袁滋和他说话,很投机,晚上住在书生家里。袁滋说:“这里应该有隐士和神仙。书生说:“有五六个道士,每三两天就来一次,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虽然我对他们很熟悉,但他们拒绝详细介绍他们。袁滋说:“我能告诉他们吗?”书生说:“他们很讨厌俗人,但很喜欢喝酒。如果你准备了一罐酒,你可以见到他们。袁滋告辞回家。后来带着酒又去了,等了几天,五个道士真的来了。他们带着道巾、草鞋和藜杖,在很远的地方互相问候,问冷暖,大声说笑,在山涧的小溪里洗脚,和书生开玩笑。书生为他们摆酒席,倒酒。五个人很高兴见到他,问他:“这个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所以每个人都喝了三五杯。书生说:“不是我能敬献的,而是一位客人带来的,他要去见老公。于是袁滋叫了出来,一个个见了五个人。五位道士相顾失色,后悔喝了袁滋的酒,生气地对书生说:“不要让外人打扰!书生说:“这个人很诚实,也相信道教,有点大方热情,有什么缺点?“五个道士的不满逐渐缓和,他们看到袁滋对他们非常谦虚和尊重,他们不时地对他说几句话,然后看着袁滋说:“坐下!袁滋谢谢后入座。过了一会儿,酒喝得很开心,一位道士看着袁滋说:“这个人很像西华坐禅和尚。过了很久又说:“真的。屈指计算说:“和尚已经死了47年了。然后问袁滋的年龄。回答说是四十七岁,道士拍手笑着说:“你应该去求名,福禄已经来了。然后他们和袁滋握手告别。一个个经过山洞,爬上山头,拉着藤萝跳,像鸟一样走着,过了一会儿就消失了。后来,袁滋果然成为宰相,成为西川节度使。
袁滋:唐代宰相、书法家很少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