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涯(764~835)字广津,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大臣,宰相,诗人。唐代宗广德出生两年,唐文宗太和九年(835),70多岁。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支乌丸王氏,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推荐给陆治。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晋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而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入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与中书门下平章事。剑南、东川节度使穆宗立。文宗时,以官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民生益困。唐文宗太和九年(835),朝廷“甘露之变”发生,王涯被禁军逮捕,半斩于子城西南角的独柳树下,全家被杀,家产田屋被抄袭。
[img]113164[/img]
人物生平
唐元和三年(808年),王涯的侄子皇甫和牛僧茹、李宗闵等人参加了制举贤良方正科的策试,因“指陈时政得失,无所避”得罪了当代宰相李吉甫。王涯也因“坐不避嫌”,剥夺翰林学士职位,贬为郭州(今河南灵宝)司马,后迁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五年(810年),王涯召回北京,历任官员外郎、工部侍郎、知制高等官职,再入翰林学士,被封清远县男子。 王涯文思清美,风格雅正古朴,永贞(唐顺宗年号)、元和年间的诏令,多来自他的手笔。当时,士大夫们结党营私,互相倾诉,而王涯独自一人“孤进自立”,深深地鞠躬于唐宪宗的信任,“数访抓,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不敢望”。元和十一年(816年),王涯担任宰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为了攻打淮西(今河南汝南)藩镇吴元济,执政大臣裴度和李逢吉为与战争的斗争非常激烈。在这件事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上,作为宰相的王涯一言不发,元和十三年(819年)因为“无能”而罢相。
在唐穆宗和敬宗在位的几年里,王涯在朝鲜工作时间较短,长期在剑南东川(四川绵阳)和山南西道(陕西汉中)工作。当王涯在东川时,他对吐蕃的严重威胁疏远了唐穆宗。建议“实边兵、选拔将军、责骂后卫、广资储蓄”,特别建议朝廷采取维吾尔族遏制吐蕃的策略。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王涯奉诏从山南西路调回中央,任太常卿主持制定了《云韶乐》。第二年,王涯晋升为官部尚书、检校司空、盐铁转运使,掌握了唐朝的财政权力。自宪宗朝平定淄青十多年以来,淄青属州的巨额铜铁税一直被观察和占领。王涯将这一数百万的税权归唐朝中央,为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
[img]113165[/img]
太和七年(833年),唐文宗任命王涯为宰相,进封代国公,食邑2000户。九年(八三五年)九月,王涯“奏江淮、岭南茶法,增其税”。这一措施增加了人民的负担,遭到了人民的反对。同年11月,“甘露之变”发生时,王涯等人匆匆逃出中书,在永昌里茶馆被禁军抓获,腰斩于子城西南角的独柳树下。他的家人被杀,家产被没收,田宅入官,直到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王涯等人才被平反昭雪,追回他的头衔。
优雅的典籍,书画。《旧唐书》记载他“前代法书名画,人所珍惜者,以厚货致之;不受货者,即以官爵致之”。@ 在家长安,以厚资“数万卷书”,在秘府之藏,所有的书都装饰得华丽精致。现存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唯一的留世墨迹《出师颂》,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书法作品,是他递藏的。藏书画印章有“永存珍秘”等字样。受到惩罚后,人们得到了它的卷轴,都拿走了它的嫁盒、金玉、牙锦,其余的都被遗弃在路边,被无数的践踏者践踏。有10卷文件。 个人作品集10卷,今编诗卷(全唐诗第346卷)。
王涯:唐代宰相、诗人在甘露之变中被禁军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