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楚(766-837年12月13日),自称白云儿童。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县望敦煌(今甘肃)。唐代中期官员和作家。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令狐楚。唐宪宗时,晋升方员外郎,知制高,被皇甫博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卷入党争。后出为华州刺史,升任河阳节度使。元和十四年(819年),入朝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宪宗死后,他是山陵使,涉及亲戚的赃物和污垢,被贬为衡州刺史,量转为营州刺史,后升为太子客人和分公司东都。唐敬宗到唐文宗时,又被任命为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平节度使、官部尚书等。,并被提升到检校尚书右仆射,并封彭阳县公。“甘露之变”后,厌恶宦官擅权,自请辞职,外授山南西道节度使。开成两年(837年),令狐楚在任内病逝,享年72岁。献司空,死后的头衔“文”。 累赠太尉。
令狐楚多年来一直是当地的节度使者,“善于抚养”,政绩相当显著。他擅长写诗,才华横溢,尤善于四六行文。他经常和刘禹锡、白居易等人一起唱歌。他的诗“宏毅宽远”,长于绝句。有《漆嫁集》、《梁苑文类》、《表演集》等作品传世,现在都丢了。 。《全唐文》、《全唐诗》等编辑都有其诗文。
[img]113131[/img]
个人作品
据诸书统计,令狐楚的作品如下:
《漆嫁集》130卷,今已丢失。
三卷《梁苑文类》,今已丢失。
10卷《表演集》(自称《白云儿童表演集》)今已丢失。
《皇家诗》一卷。元和十二年(817年)选择。今天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十种)》本(1978)。、《唐人选唐诗新编》傅璇聪。
《断金集》一卷,今已丢失。 《三舍人集》一卷,今已丢失。
《杂诗》一卷,见《宋史艺文志》。但是没有其他传记,尹楚兵认为这本书可能是《皇家诗》。
元和12年(817年)与翰林学士沈传师撰写的《元和辨诽谤略》10卷,记录了周、秦、汉、魏至隋时期忠臣贤士被诽谤的事迹。到了宋朝,它完全消失了。
《全唐文》收其文5卷(539卷) ~卷543)。《全唐诗》收集了50多首诗(卷19~卷28 及卷334、卷879 )。
[img]113132[/img]
轶事典故
以文动人
在河东节镇担任幕僚时,令狐楚文思俊丽受到重视。唐德宗热爱文学,每次看太原府的奏章,都能认出令狐楚的手笔,多次赞不绝口。后来,河东节度使郑儋因暴病猝死,没有时间处理身后的事情。军中一片混乱,兵变即将发生。果不其然,一天晚上,一些士兵带兵刃劫持令狐楚到军门,诸将环立四周,要求他立即起草遗表。于是,令狐楚立即起草了白刃环立中的遗表。再读给大家听后,大家居然感动得痛哭流涕,军心大定,灾难平息。从此,令狐楚名声大震。
独奉梓宫
唐宪宗死后,令狐楚担任其山陵使,与百官奉宪宗灵棺下葬至景陵。途中遭遇暴风雨,六宫妃嫔和百官都急于躲避,只有令狐楚守在宪宗的棺材旁,丝毫不为风雨所动。这件事被宪宗第十三子李怡(后来的唐宣宗李晨)记在心里。宣宗即位后,仍能记住这件事,向宰相白敏中询问这位“高大而多胡子”的身份。
[img]113133[/img]
智平米价
令狐楚守兖州时,正值州中大旱,米价一时飙升。令狐楚召来衙官问:“现在米价多少?"兖州有多少仓?“每个仓库能储存多少米粮?然后数着手指自言自语道:“现在米价很高,如果把州里所有仓库里的米都按旧价卖掉,就可以对付这次大旱的缺粮。“听到这些话,随行人员很快就传遍了全州。人们都知道政府会卖仓米,所以富商争相低价卖掉所有积累的米饭,米饭价格迅速跌回合理价格。
秉性刚直
令狐楚看起来很棒,慷慨大方,从不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有一次,他和秘书官谈得很开心。一个他不想联系的人无缘无故来了。他立刻脸色阴沉,下令退出宴会,这让那个人很尴尬。
令狐楚留下了哪些作品?与他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