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钟会造反被杀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蜀汉灭亡后,钟会造反。为什么不到三天就被杀了?
公元220年,汉朝宰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名“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代的正式结束。一年后,即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名“吴”,史称东吴。蜀汉关羽大意失去荆州与夷陵之战,成为三国中最弱的一方。的确,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北伐中原,希望能扭转这种局面,但仍无法改变现状。尤其是江维北伐,消耗了蜀汉的国力,也促使司马昭决心先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
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正式发动魏灭蜀之战。在这场战斗中,司马昭为钟会、邓艾等将领调动了18万军队。在我看来,蜀汉只有10万军队,曹魏派出了18万军队,这自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虽然钟会在剑阁地区被姜维阻挡,但这场战争。但邓艾却率领数万兵马偷渡阴平,击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从而兵临成都。面对邓艾大军,后主刘禅终于放弃了抵抗,促使蜀汉在公元263年10月正式灭亡。
值得注意的是,蜀汉灭亡后,成都又爆发了一场叛乱,那就是钟会之乱。对钟会来说,在蜀汉将军姜伟的帮助下,拥有20万军队。结果,他在三天内失败了,这自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地方。
[img]112867[/img]
一
具体来说,邓艾虽然是灭蜀最大的英雄,但公元264年,在钟会等人的陷害下,邓艾被关押,准备送回曹魏都城洛阳。因此,邓艾失去兵权后,曹魏在益州的18万军队基本上被钟会所掌握。此外,姜伟还率领数万兵马归降钟会,促使后者直接拥有20多万军队。
《三国志·姜维传》记载:他会善待维权,他的印号也会被盖住。他会和维权一起工作,坐在同一个席位上。他说:“伯约比中国著名士兵,公休和太初都赢不了。”他不仅会建邓,还会建艾,还会因为维维等成都而自称是益州牧以叛。他想授予维兵5万人,以此为前驱。魏士兵生气了,杀了会和维,维妻子都受到了惩罚。
在姜伟的劝说下,钟辉逐渐有了分离益州的计划。当然,姜伟只是想搅拌水,以便趁机恢复蜀汉。公元264年正月,钟辉和姜伟来到成都。正月十六日,钟辉召集曹魏将军到成都。
在此基础上,钟会谎称自己已经获得了郭太后的诏书,现在要起兵讨伐司马昭。然而,正月十八日,钟会和姜伟都被打败并被杀。在很多人眼里,钟会手握大权,得到了姜维的帮助。即使叛乱失败,他也不应该坚持三天。在整个三国时期,这应该是失败最快的士兵变化。
二
在这方面,在我看来,以下原因导致钟会迅速失败并被杀。第一点是司马昭早就有了防备。在魏灭蜀之战中,司马昭虽然把18万军队交给了邓艾和钟会。然而,司马昭在18万军队中安排了胡烈、魏旭等人来监督邓艾和钟会。
[img]112868[/img]
例如,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日,钟会抵达成都后,决定谋反。第二天,他以郭太后致哀为由,邀请胡烈等将领、官员到蜀国朝堂,趁机软禁他们,并举兵叛乱。这时,所有士卒只想着班主任回朝,成都内外都有骚动,人们心里都很担心。钟会留在身边讨论这件事,在木片上写下“想杀胡烈等”给魏绍看,魏绍不答应,两人开始互相猜疑。在这种情况下,魏旭上厕所时,遇到了胡烈原来的亲将丘建,便告诉他,要他把消息传到军队。而这,成为钟会起兵失败的重要原因。
再比如钟会起兵后,胡烈的儿子胡渊率军杀了钟会。而且,早在邓艾被关押后,司马昭就对手握20万大军的钟会不放心。因此,在给钟会的信中,司马昭说,他现在派贾充带领数万军队到汉中,而他亲自带领军队驻扎在长安。因此,对司马昭来说,钟会兵变已经准备好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昭的举动,也是迫使钟会尽快造反,促使他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三
第二点是,钟辉只是名义上掌管了20万军队。正如前面所说,胡烈、魏楚和其他人不可能只跟随钟辉。在魏灭蜀之战之前,钟辉几乎没有单独领导士兵的经历。例如,当司马昭平定淮南三叛时,钟辉主要扮演顾问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看,钟辉在曹魏士兵中没有自己的亲信,这是非常致命的。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钟会出生于颍川钟氏,是魏国大臣钟友的儿子。钟会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弱冠入仕,历任重要官职。深受曹魏皇帝和群臣的赏识。随司马师征求不丘俭,随后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尚夺权企图。随军平定诸葛诞叛乱,屡出奇谋,时人比张良好。在我看来,正是钟会不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 司马昭才在魏灭蜀之战中,放心把主力交给钟会,而不是邓艾。
[img]112869[/img]
相应地,邓艾在雍凉地区长期抵抗江维北伐,@ 在曹魏将士中,邓艾的威望远高于钟会。换句话说,如果邓艾起兵造反,显然连三天都坚持不了。对司马昭来说,邓艾这位老将显然更加防备。@ 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一开始只有几万兵马,也没有承担主攻的责任。当然,邓艾毕竟是个天才,他通过偷渡阴平的大胆规划,推动了蜀汉的灭亡。
四
@ 至于第三个原因,蜀汉灭亡后,曹魏的将军和蜀汉的士兵都不想继续战斗。对蜀汉士兵来说,长期跟随姜维北伐已经很累了,而对于整个蜀汉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姜维北伐。比如延熙二十年(257年),乔周看到蜀汉经常用兵魏国,百姓疲惫不堪。因此,乔周与尚书令陈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退朝后,乔周写了《仇国论》。
[img]112870[/img]
@ 邓艾兵临成都后,刘禅在益州的压力下,如乔周等人劝刘禅放弃抵抗。在此背景下,刘禅只能出城投降。因此,钟会虽然得到了姜维的帮助,但也得不到益州的支持,即姜维本来就有被益州孤立的趋势。至于远道而来的曹魏士兵,希望蜀汉灭亡后能早日回到家乡。显然,这些士兵不愿意跟随钟会割据益州。即使从整个三国的历史趋势来看,结束战争的状态也是人们的心。在此背景下,钟会计划割据益州的行为,自然是不受欢迎的。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促使钟会不可能造反成功。
@ 钟会之乱后,蜀汉后期著名将领刘禅的长子刘璇也被乱兵杀害。对于益州来说,钟会之乱是一种破坏。至于后主刘禅,他逃脱了灾难,最终来到曹魏都城洛阳,被司马昭册封为安乐县公。
钟会灭蜀后起兵造反 最后,为什么不到三天就被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