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处厚(773-828年),本名韦淳,字德载。唐朝宰相、作家、藏书家监督御史韦万之子。
出身于京兆韦氏逍遥公房的韦处厚。自少博涉经史,勤于描述。元和初年,举进士第,又提拔才识兼茂科,授集贤校书郎,出为开州刺史。后举贤良方正科异等,为宰相裴奕引直史馆,补咸阳县尉。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忠诚宽和,诚实无私,颇受爱戴。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封灵昌郡公。魏处厚因急病去世,年五十六岁,太和二年(828年)。获赠司空。韦处厚酷沉迷于文学,把书藏到一万多卷,多手自学书籍,世称善本。有《六经法言》、《德宗实录》、《宪宗实录》、《大和国计》、《翰园集》等,多已丢失,《全唐文》录有其文。
人物评价
刘颖:卫次公、郑颖、韦处厚、崔群、路随等。,都是用文学装饰的,都是极其忠诚的。有足够的忠诚和简洁的书籍。...........处厚危言切议,振士友之急,称之为同列之善,君子哉!
②卫,郑,韦,路,博陵。文学政事,为时所称。
宋祁:处厚事穆、敬、文三宗,主人都是弗类,而一纳以忠,宁不以尧事君者邪?
[img]111962[/img]
个人作品
魏处厚在唐宪宗的时候,住在长安,做生意,沉迷于文学,把书藏到一万多卷,多手自学书籍,世称善本。有《六经法言》等文集,有《德宗实录》50卷、《宪宗实录》、《大和国计》20卷,其中《宪宗实录》不如书。这些描述到目前为止已经丢失了。
《全唐文》包含了魏的十一篇文章:《回答李德裕丹的诏书》、《进六经法言表》、《代裴度论淮西事宜表》、《裴度论不宜丢弃疏》、《左下官准旧例移疏》、《请明察李逢吉朋党疏》、《驳张平叔卖盐法议》、《知识与体用策》、《上宰相推荐皇甫书》、《翰林院堂壁记》、《兴福寺道场供奉大德大义禅师碑》。
《全唐诗》记录了12首存诗。
[img]111963[/img]
轶事典故
辩白李绅
宰相李逢吉专断朝政,趁机诬陷户部侍郎李绅曾反对拥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的敬宗不知道真相,李绅面临死罪,满朝文武官员无人敢言。韦处厚和李绅是同年进士,上疏为他辩冤。他说:李绅是前朝的重臣,即使有过错,也应该让他有机会改过自新。此外,无过无罪是李逢吉朋党诬陷的。诗云:诽谤无极,交乱四国。自古以来,太平者就没有远君子、近恶棍。他还列举了德宗建中年的旧事:杨炎为替元载报仇,陷害刘晏;卢琦上台后,诬陷杨炎,使朝政大乱,陛下应引以为戒。敬宗听了,有所省悟,将李绅免死,贬为端州司马。
劝诫敬宗
敬宗年轻贪玩,一月中旬只上朝三四次。魏处厚担心国事,因为进诫说:“前朝的大臣作为训诫官,没有冒着生命危险劝诫先帝(指唐穆宗),导致先帝早逝,大臣作为死罪。然而,如果你不死,你在春宫的时候已经15岁了。今天的王子只有一岁,我忍不住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训诫。”敬宗明白魏处厚的苦心好意,给他锦、银器等。,以示劝诫。
与韦处厚有关的意识典故有哪些?他留下了哪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