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夷行(-844年),字周道,颍川(今河南)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李党代表。
陈夷兴出生于颍川陈氏,进士及第。早年,他曾担任侍御史、虞部员外郎、日常生活郎、历史博物馆修编、司封员外郎、吏部郎中、汉学士、建议医生、太常少卿等职务。成年时,陈夷行以工部侍郎的职务拜相,加授同平章事,又改门下侍郎。与郑秦同属李党,与牛党代表杨嗣复、李觉对抗,后后后为吏部侍郎,又出为华州刺史。唐武宗继位后,陈夷行再次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后来,使相出镇,担任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河中节度使,曾参加过唐平刘祯泽鹿之战。会昌四年(844年),陈夷行病逝,追赠司徒。
[img]111823[/img]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陈夷行是元和七年(812年)进士,早年为藩镇幕府效力,后为东都洛阳官,历任侍御史、虞部员外郎。
累职升迁
太和三年(829年),唐文宗将陈夷兴召到长安,授予日常生活和历史博物馆修订,并要求他参与宪宗实录的编辑和修订,然后改为司封外郎。太和五年(831年),陈夷兴晋升为官部郎中,并担任翰林学士。
太和八年(834年),陈一行兼任皇太子侍读,每五天一到长生院为王太子李永讲课,并获得绯色官衣,象牙朝水,后来改为劝医,知制高。太和九年(835年),陈一行又改为太常少卿。
担任宰相
开业两年(837年),陈一行被工部侍郎任命为宰相,并被授予同中书门下的平章事务。开业三年(838年),杨思福和李觉拜相。陈一行天生孤独,一直鄙视杨思福。每次他在皇室前议政,他都会用言语冒犯他,导致冲突。他上表皇帝,说他患有足病,要求辞去相位。唐文宗不允许,命令宦官到他家安慰他。不久,陈毅走到门口拜侍郎。
[img]111824[/img]
开业四年(839年)后,陈一行说皇帝不应该在使臣下拥有权威,宰相郑秦也暗示杨思复和李觉乱政。杨思复多次上表,请辞宰相,向文宗施压。当时,陈一行与郑秦交好,成为同党,在朝中与杨思复等人竞争,引起了唐文宗的仇恨。唐文宗随后免去了郑秦和陈一行的宰相职务。陈一行被解雇为官员侍郎,很快成为华州刺史.
唐武宗继位五年(840年),将陈夷行召回朝中,授予御史大夫。会昌元年(841年),陈夷行再次拜相,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回族,天德军使田牟朝廷,建议拒绝降职,并联合吐谷浑、沙陀、项等部落攻击表上没斯。首相李德裕主张接受投降,并提供粮草。陈夷行表示反对,认为此举是资敌。唐武宗最后提出了李德裕的建议,赏赐。
出镇河中
会昌二年(842年),陈夷行被罢工为尚书左仆射,后因足病请辞,改为太子太保。
会昌三年(843年),陈毅出镇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担任检校司空、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晋江节使。同年5月,唐武宗命陈毅行、成德节使王元奎、魏博节使何弘敬、河阳节使王茂元、河东节使刘绵一起征服昭义军。
会昌四年(844年),陈夷行病逝于河中节度使任,追赠司徒。
陈夷行:唐代宰相、牛李党争中李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