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易直(~833年),本名窦秘,字宗玄,扶风县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
庐州刺史窦迅之子唐代宰相。
明经及第,起家校书郎,授蓝田县尉,累迁官部郎中。元和年间,历任御史中丞、事中、陕郭观察使、京兆尹、金州刺史、宣涉观察使、浙西观察使。唐穆宗长庆两年(822年),平定王国清乱,入为吏部侍郎,迁御史大夫,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封晋阳郡公,成为宰相。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尚书左仆射、凤翔龙右节度使、检校司空。大和七年(833年),病逝,追赠司徒,头衔恭惠。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窦易直接举明经,是秘书省学校的书郎。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不应该被拒绝。他被判入等考试书,并被授予蓝田尉。曾在华阴令任职,被提升为左拾遗,历任右司郎中、兵部郎中、官部郎中。
[img]111795[/img]
宪宗时期
元和六年(811年)六月,迁御史中丞,赐绯鱼袋,因病被免。
元和八年(813年)搬到了事件中。9月,作为陕郭都的防御观察使,他仍然给了金紫。作为京兆尹,万年县尉韩行贪赃事件,窦易直接命令曹魏正问讯,发现案件价值30万。唐宪宗认为案件价值不够,下令重新调查,发现案件价值300万。
元和十二年(817年),坐罪贬为金州刺史。
元和十三年(818年)六月,迁宣州刺史,宣涉池团练观察。
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元和十四年(819年)五月。
[img]111796[/img]
穆宗时期
唐穆宗长庆两年(822年)7月,宣武军事变革,逐节使李愿。平定将军王国的清谋乱,为了奖励所有军队,倾其府藏,导致军队更加骄傲,财产耗尽。同月,窦易直接被李德裕所代,回到北京为官员侍郎、家庭侍郎、御史医生、判断分支和柱国。
敬宗时期
唐敬宗登基后,被宰相李逢吉推荐,拜朝散医生、户部侍郎、判决分支,与官部侍郎李成合作,拜同平章事,拜宰相,改为门下侍郎,封晋阳郡公,食邑三千户。
在宝历元年(825年)摄侍中,罢判度支。
[img]111797[/img]
文宗时期
大和二年(828年)十月,拜检校右仆射、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临汉监牧、同平章事。
大和四年(830年),宰相王播去世,裴度病重,由刘禹锡代表上表,请求辞职。
大和五年(831年)入左仆射,判太常卿事。宰相宋申锡被神策军于候豆卢诬告,罪名为“勾结皇弟张王李谋反”。窦易直认为宋申锡罪应当受到惩罚,听者不同意。11月,任凤翔尹、凤翔龙右节度使检校司空。
大和六年(832年)因病回京。
大和七年(833年)四月卒,赠司徒,死后恭惠。
窦易直:唐代宰相,他担任过什么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