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市乔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乔城区),后迁至无锡(今江苏省)。唐代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他的一生卷入了牛李党的斗争,是李党的重要人物。
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六岁丧父,随母迁至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提升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四年。淮南节度使。唐会昌六年(846年),病逝扬州,追太尉,死后称“文肃”。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李绅与元祯、白居易交往密切。二十首《乐府新题》已经丢失。年轻的时候,我见证了农民整天工作,但不能吃饱。我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了《同情农民的第二首歌》,广为流传,被誉为同情农民的诗人。《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还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宫调》中。
人物生平
幼年失怙
大历七年(772年),李绅出生在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当时,他的父亲在乌程县工作,李绅出生在乌程县。
[img]111784[/img]
大历八年(773年),李绅乳病暴作,七天后康复。
大历十二年(777年),父亲去世,母卢氏教以经义。
贞元二年(786年)前后,十五六岁时在无锡惠山寺学习。
贞元七年(791年),再次游览乌程县。
贞元十年(794年),今年或以后在苏州刺史韦夏卿受到诗歌的影响。
贞元十四年(798年),今年或之前,到长安应进士试,逢吕温,其诗《慈农二首》受吕温赏识。
贞元十六年(800年),东游天台,认僧修真。有诗《华顶》《题北峰黄道士草堂》《题龙宫寺净院四上人》。
贞元十七年(801年),秋,赴长安应试,遇韩愈。
贞元十八年(802年),韩愈推荐李绅于鲁西。李绅落后,返回江南,游江浙。因为同年的考试,我认识了元祯和白居易。
贞元十九年(803年),客苏州,作《苏州画龙记》。
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在长安,与元琏宿靖安里第,语及崔莺莺事,作《莺莺歌》,元琏作《莺莺传》。
[img]111785[/img]
壮年入仕
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4]补国子监助教。离开北京到金陵后,他进入了节日,使李凯出狱。李凯被杀后被释放,回无锡惠山寺学习。
元和四年(809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祯、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诗体(历史上称为新乐府运动),作为《新乐府问题》20首。
元和十四年(819年),升至右拾遗。
元和十五年(820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是李(德裕)党的重要人物,任御史中成、户部侍郎等重要职务。与李德裕、元祯一起被称为“三军”。
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许多关于艰难险阻、发泄怨恨的诗。
从宝历元年(825年)到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为相,以李绅为浙东观察使。
[img]111786[/img]
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东都洛阳管理长官),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
开成三年(838年)八月,编写《追昔游诗》三卷,并作序。诗序从少年到汴止的经历。
晚年拜相
成立五年(840年),担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侍郎,封赵国公。居相四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职。后来担任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846年),病逝扬州,终年75岁。太尉,文肃。
李绅:唐代诗人、宰相是李党在牛李党争夺中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