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铉(-),字台硕,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唐朝宰相,义成军节度使崔元略之子。
崔铉出生在博陵崔的大房子里。进士及第,先后担任荆南掌书记、左拾遗、知制高、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等职务。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首相李德裕不和谐,担任陕郭观察使。
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再次拜相。大中五年(851年),支持白敏中征集党项,迁右仆射,封博陵公。大中九年(855年),他再次罢相,担任淮南节度使,兼任校司徒,封魏国公。唐即位,改为山南东道、荆南道节度使,参与庞勋起义的平定,最终在任上死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崔铉早年考中进士,进入藩镇幕府,历任荆南掌书记、西蜀掌书记、左拾遗、司勋员外郎、知制高、翰林学士(后加承旨)、户部侍郎。他曾对唐武宗的喜好、角抵行为表示劝诫,得到了武宗的好评。
[img]111768[/img]
担任宰相
会昌三年(843年),唐武宗任命崔炫为宰相,授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担任户部尚书。会昌五年(845年),崔炫因与李德裕不和而被免去宰相职务,被释放为陕郭观察使。
会昌六年(846年),唐宣宗继位,封崔炫为检校兵部尚书、河中节度使、河中尹、封博陵县开国子。大中三年(849年),崔炫被召拜为御史医生,不久又拜相,担任正议医生、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大中五年(851年),党项入侵。崔炫想独自掌权,就趁机排挤右仆射白敏中,建议派大臣镇抚。唐宣宗随后将白敏中外放,要求他征求党项。不久,崔炫晋升为金紫光禄博士、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并进入博陵公。
出居淮南
大中九年(855年),崔炫被解职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加检校司徒,进封魏国公。唐宣宗亲自在太液亭送行,并写了一首诗,称他“七年调整了四个秩序”,认可了他执政七年的成就。
[img]111769[/img]
大中12年(858年),宣州发动康全泰兵变,驱逐观察使郑薰。唐宣宗命崔铉担任宣涉观察使,要求他征服叛军。同年10月,崔铉收复宣州,杀害康全泰等人。宣宗封他为检察院司空,但免去了观察使的职务。
移镇江陵
咸通元年(860年),崔炫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后改为荆南节度使,出镇江陵。
咸通九年(868年),徐州驻军庞勋在桂林发动叛乱,带领驻军北回中原,沿途大肆掠夺。崔铉召集兵马守卫江湘要害,想尽力俘虏叛军。庞勋得知后,不敢进荆南,只好改道江西淮右。
崔铉最终在江陵去世,但具体时间不明。
崔铉:唐代宰相与李德裕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