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793~851年),字德升,本汝南人,祖辈迁居黄冈(今湖北)。唐代中后期宰相、历史学家、书画家。
出生于汝南周氏,孤儿好学。唐穆宗长庆两年(822),高中进士,授予湖南团练巡逻,迁居郎,中书舍人。擅长历史学,唐文宗优雅,历任御史监督、圣殿学士、知识分子、翰林学士。
参加牛李党争,是“牛党”的重要人物。唐武宗即位,为华州刺史,义成节度使,封汝南县男。鞭打悍将,全军大治。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以兵部侍郎、判决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直言不讳,敢于劝诫,不避权贵。会吐蕃微弱,朝议河湟战事不称旨,罢为御史大夫,剑南东川节使,寻拜检校右仆射。大中五年(851),卒于任,享年五十九,追赠司徒。周工于小篆,见称一时,字画颇佳,与崔球、张次宗、孔温业等校经一起出版《开成石经》。
[img]111737[/img]
人物生平
周墀(chi)父亲周培早逝,母亲纺织工作,抚养成人。因此,对母亲非常孝顺,努力工作,努力学习。
长庆两年(822年),唐穆宗赴京科考,中进士,授湖南团练巡官。
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多次监督皇家历史和日常生活,留在首都长安任职。精通历史,深受文宗皇帝的重视,崇拜吉贤殿学士,转考功员外郎。
会昌元年(814年),唐武宗即位,华州(今陕西华县)、鄂州(今湖北武昌)、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御史中成、鄂州观察使等职。在此期间,他们举报了刺史的违法行为,消灭了猖獗的盗贼,出兵守卫彭蠡湖,军纪严明。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迁至校礼部尚书、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郑滑观察使等职。在此期间,周柱的行使更加严格。即使有经验丰富的老兵不遵守命令,他们也会像往常一样受到鞭挞和惩罚。朝廷知道后,以周柱为上柱国,食邑300户。
[img]111738[/img]
大中二年(848年),因善于治军,入朝担任兵部侍郎。不久,本官与马植同等规章制度,监修国史。屡进正直之言,以大公无私、直言不讳、不避权贵、推荐贤人、不避亲仇为称。吐蕃衰弱,议议河黄(西戎)战争,不符合皇帝的意愿,于是罢相,出任检校刑部尚书、御史大夫、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刺史、剑南东川节使。起步前,起居郎、徐都尉郑浩向宣宗皇帝提出建议:全世界都称周长直言不讳为宰相,现在又因直言不讳而免官,天下难以接受。周一去,朝中无人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唐宣宗悔悟,寻拜检校尚书右仆射,加食邑500户。五十九岁时,卒于任上。
周柱:唐末宰相、历史学家,以无私、不避权贵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