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休(791-864年)字公美。河内济源(今河南济源)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运城闻喜)。唐末名相、书法家、浙东观察使裴肃次子
。
裴休出生在河东裴氏东眷房。唐穆宗时,他登上了士第。历官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宣武节使、荆南节使等职,曾主持改革水运、茶税等积弊行为,颇有政绩。晚年,官员们到官方部门还书,加上王子和年轻的老师,封河东县。咸通五年(864年),裴休去世,74岁,追太尉。
裴休博学多才多艺,擅长诗画,擅长书法。他写的《圭峰禅师碑》看起来像柳体,但风格比柳体更有魅力,更有活力。他书法的传世拓本和《定辉禅师碑》。米菲评论道:“裴休率先写纪念碑,很有意思,不陷丑。”
[img]111729[/img]
主要成就
政治
漕运改革
自唐文宗大和(827-835年)年间以来,每年运江淮米只有40万斛,沿途官卒侵盗沉没,运至渭仓(今陕西潼关北)的不到20万斛。到唐宣宗大中(847-860年),徇私舞弊现象严重,唐代中期刘晏改革建立的水运法已被摧毁。大中五年(851年),裴休被任命为盐铁运输。
裴休在总结刘燕之成功经验和王播(唐宪宗时盐铁运输)失败经验的基础上,不以水运量为激励指标。他更注重调动水运官员的工作积极性。他采取了三项措施来管理水务官员:
一是明确划分水运僚佐和州县官员的责任,通过不同的水运执法责任实现对不同类型水运官员的激励。
二、将每年的水运佣金全部分配给官民,这也解决了官民最关心的“利”问题。
三、具体化改革方案,立水法十条,将能动激励措施固定为水运法的激励内容。
裴休的措施准确把握了水官徇私的激励失败的动机,取得了良好的制度效果。在任三年后,他成功地将水稻转移到渭仓的120万只大蒜,“没有和谐就放弃了”。
整顿茶税
裴休任盐铁使时,各藩镇设立了迪阁(政府设立的储存粮食等物资的仓库),储存茶叶,待售盈利。对于商家的其他商品,额外征税,严重损害商家和行人的利益。裴休根据现状建议:“允许每个城镇储存茶叶,但未经授权不得对商人征税。”还建议发展“山泽宝冶”的权力也归盐铁使所有。
[img]111730[/img]
书法
裴休擅长书法,以欧阳询、刘公权为宗。《旧唐书》记载:“裴休擅长书汉,自成笔法。他的家庭背景是佛教的,尤其是在释典中。”董其昌在《容台别集》中也说:“唐代学书很好,不用于释典。梁肃和房融的书不称。只有裴休深于内典,具有临池能力。”
历史上裴休的真书和楷书充满魅力,行书“独特的体法”,自然而严谨。据《书林纪事》描述,他“镇太原时,太山建成寺庙,寺庙僧侣粉额陈笔砚休息。休息一下,穿着袖子和墨水,他建得很厉害。”。
至于裴休的作品,《宣和书谱》有其行书《判疏言状》,现已丢失。《圭峰定慧禅师碑》今天只存在于他的书碑杰中。叶昌炽《语石》载:“圭峰和尚碑”依然存在,其书籍紧而无蕴,学之易滋流弊。细参之,其运笔操纵,结体疏密,与诚悬(即柳公权)新(诉)无间。大达法师(玄秘塔碑)裴写文,而柳书之。这碑则柳题额而裴书之。两碑微言的奥义,不精于梵乘者。文固宜出于一手,窃惊裴之书为何神似柳,既然突然意识到:这座碑也是裴而柳书,特书丹时并题裴疑耳。”
裴休在政治和书法方面的行动和成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