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司徒王允在初平三年设下的反间计,成功被自己的亲信吕布杀死。你知道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东汉末年陷入军阀分裂混战的原因有很多,但董卓绝对是第一个开启三国乱世的人。董卓废立皇帝,残忍易杀。学者们非常恨他。在大家的印象中,杀死董卓的英雄是王云和吕布。事实上,除了这两个人,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学者孙瑞!
据《三国志董卓传》记载:“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卓将吕布共谋杀卓。这段记载中的三年是汉献帝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此外,《三国志·吕布传》中还有以下记载:“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朱卓,是以告布为内应。根据以上两份记载,时任书仆射的士孙瑞,参与策划杀董卓,却常常被后人忽视。
[img]111033[/img]
根据史书记载:“瑞字君荣,扶风人,世为学门。瑞少传家业,博达无所不通,仕历显位。”因此,士孙瑞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英雄。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士孙瑞,培养了一种浩然正气。因此,面对董卓的专政,士孙瑞挺身而出,与王允一起策划了杀董卓的详细策略。
公元191年,王云将士孙瑞被调任为南阳太守,命令他带领一支军队出武关,配合左将军杨赞的另一支部队。这两支部队声称要攻击袁术。事实上,他们想等待机会对正在赶往长安的董卓采取行动。如果行动成功,他们将保护献帝刘协返回洛阳。董卓制止了两支部队的这一行动,并计划堕胎。王允遂将士孙瑞推荐给朝廷的尚书仆射,负责朝廷的尚书桌,并负责皇帝的文件奏章。
192年春天,关中下了60多天雨。石孙瑞跟随王云到舞台上祭天,祈求晴天。他们再次谈到了惩罚董卓的计划。石孙瑞说:“自年底以来,太阳一直没有出来。雨季多雨。月亮侵犯了执法界,彗星不断出现。白天阴暗,夜晚晴朗,阴阳混乱,雾气侵袭。天象表明,一种运气很快就会结束,变化也会成功。时机不能推迟,应该尽快开始。王允同意士孙瑞的意见,于是暗中结交吕布,安排其为内应。
除了董卓的秘密谋划外,汉献帝刘协事先并不知道。当天董卓坐公交车到场后,王云和士孙瑞向刘合作汇报。士孙瑞负责皇帝的文件事务。他立即起草了杀死董卓的圣旨,交给了吕布;吕布在殿前杀死董卓后,他派人给吕布准备好的免罪圣旨,鼓励董卓的追随者放弃对抗,迅速将事件通知宫廷内外,稳定了人心。从推进实施到完成,杀死董卓都有士孙瑞的功劳。
然而,王云在杀死董卓后发生了变化。据史书记载,他“夸大自己”,夸大了自己的功劳。同时,他认为自己已经成为朝臣中最有权势的人。他不仅当场逮捕了叹息的蔡勇,还“对别人缺乏温暖”。石孙瑞从王云的行为变化中看到了事情的复杂性,感到不安。他只是没有谈论他在杀死董卓时所做的事情,也没有声称自己的功劳。
[img]111034[/img]
士孙瑞还告诉他15岁的儿子孙萌:王允必败,京师不能长久留下。他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让士孙萌带着家人离开长安,去荆州投靠刘表。这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也反映了他在混乱社会中超人的智慧。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组织人撰写《资治通鉴》,感叹道:“易说‘劳谦君子终吉’,学者孙瑞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不是智慧!“非常尊重士孙瑞。
果然,正如孙瑞所预料的那样,仅仅两个月后,董卓部就带领李珏、郭思等10多万军队攻占长安。王允被杀,但孙瑞救了自己。之后,他先后是朝廷的三位老人,光禄医生。每当三公缺席,孙瑞就经常被推荐。朝中重臣太尉周忠、黄埔松、司徒春于佳、赵文、司空杨彪等都非常尊重孙瑞。
195年,士孙瑞与献帝刘协离开长安东返。12月到达弘农附近时,他被乱军杀害。曹操欢迎刘协到徐都后,他回忆起长安的艰难岁月和杀死董卓的功劳。他非常怀念士孙瑞,并将他的儿子孙萌命名为丹津亭侯。杀死董卓的英雄不仅要记住王云和吕布的名字,还要记住士孙瑞的名字。历史不容忘记。志士应该被铭记!
谁是士孙瑞?他在杀董卓的策划中扮演了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