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出人头地。诸侯都想实现自己的“伟大事业”,并为此大力吸引人才。因此,真正有才华的人可以在没有君主的情况下脱颖而出。诸葛亮跟随刘备时已经27岁了。当时他并不太年轻。他为什么不早点出官?当时的世界,北有曹操,南有孙权,身边有刘表。为什么他别无选择,只能跟着一个一无所有的刘备?此外,如果没有刘备,诸葛亮会隐居到老吗?
[img]110058[/img]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亲戚。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当官,他的弟弟诸葛亮在曹魏当官。诸葛亮在刘彪当官,这表明诸葛亮出生在一个官方家庭,具备当官的基本条件。他愿意当官,很容易被接受。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在南阳种田呢?
让我们来看看诸葛亮的抱负。诸葛亮“经常把自己比作古代著名的管仲和乐毅”。纵观管仲和乐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拥有权力,并得到最大程度的信任。当时,曹操、孙权、刘彪和刘章是唯一一个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
[img]110059[/img]
刘璋肯定不行,诸葛亮也认为他“昏庸”,很多聪明人都想离开他。曹操爱才,手里有荀子、荀攸、程昱。谁能代替他们?孙策在吴地有文武两大功臣,张昭和周瑜。剩下的就是身边的刘表。刘彪曾经有一个很好的开始,但这个人有两个缺点:从当地豪族开始,也受到豪族的控制;如果你没有看到世界的眼睛,你就没有收获世界的野心。另外,从诸葛亮本人的角度来看,恐怕也羞于走这条路,否则,荆州等官职早就干了。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刘备。对诸葛亮来说,他需要知道刘备的抱负是什么?刘备能给他那种信任吗?至于刘备,他只需要知道诸葛亮有多有才华,他一定听说过关于管仲和乐毅的自比。所谓“三顾茅庐”,只是双方的一次探底,在刘备,看诸葛亮是否名副其实;在诸葛亮,看看刘备到底有多真诚。当两个人都看到对方是他们需要的时候,这种关系很快就会确定。
[img]110060[/img]
那么,回到主题,诸葛亮不会遇到刘备,他会一辈子在南阳读书种地吗?
徐舒向刘备推荐了他。刘备让徐舒带他去。徐舒说:“这个人只能低头求见,不能随便打电话给他。”换句话说,诸葛亮为刘备设定的基调是,如果你想用我,你必须给我一个总理和一个完全的信任。一般的官方职位不是轮到你了(你不想闻到诸侯)。刘备去了。他通过了调查并得到了认可。他说,好吧,来吧!
说没有刘备,别人就不能给诸葛亮信任,诸葛亮也不会随便出来当官。
诸葛亮没有遇到刘备 诸葛亮最终会隐居一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