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唐朝的第七个皇帝。这是今天为你准备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唐军从“伪燕”手中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迎接太上皇帝李隆基回京。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的叛军势如破竹,烟尘千里,鼓声震地。铁蹄横扫中原,立即占领东都洛阳。洛阳安禄山称帝,国名“大燕”。挥军本着“不卖名学霸王”的理念,继续西下,逼近潼关。唐帝国名将哥舒翰坚守潼关数月,高悬“免战牌”,即不出潼关大门。安禄山军久攻不下,暴跳如雷。然而,帝国皇帝李隆基听了他哥哥杨国忠的诽谤,一次又一次地下诏书迫使哥舒翰出关作战。
被迫无奈的哥舒翰出关迎敌,结果很快就被叛军埋伏,唐军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辛辛苦苦招募的近20万唐军,只有8000人逃回潼关。
[img]109074[/img]
潼关很快就失守了,唐帝国京都长安的门户也开了。消息传来,帝国皇帝李隆基惊慌失措,带着皇室子弟、首相杨国忠和“骑红尘妃笑”的主人公杨贵妃及其姐妹离开了长安人,匆匆逃走了。
无法忍受和愤怒的护送士兵发动了马尾坡兵变,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姐妹们都被杀了。帝国王子李恒听取了小太监李辅国的建议,并借此机会向北方分兵。沉浸在失去爱妃杨玉环的悲痛中,已经焦虑不安的李隆基不假思索地同意了王妃李恒的要求。李恒就像龙回到大海,虎啸山林。
不得不说,皇太子李恒北上朔方是一条很好的正确方针和路线。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李恒的皇太子地位危机重重,岌岌可危。
李恒来到宁夏灵武后,竖起了抗“燕”平叛的旗帜,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文臣和将军。在朔方士兵的一致支持下,皇太子李恒在灵武门楼登基称帝,远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帝”。说实话,李恒的登基是先斩后奏。既成事实,他把生米煮成熟饭。对唐明皇帝李隆基来说,不打招呼,私下称帝,绝对是另一种“反叛”。
李隆基一夜醒来,从皇帝变成了皇帝,唐帝国的权力和政治中心瞬间从成都变成了灵武。至于李隆基,不管他心里有多少不满和极大的愤慨,都没用。虽然李隆基不甘心,但他不得不像黄连一样吃黄连一样吞下自己酿的苦酒,被迫承认李亨唐帝的合法地位。
[img]109075[/img]
在全国臣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伪燕”自杀的“配合”下,帝国新皇帝李恒终于收复了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
既然收复了两京,太上皇帝李隆基一定要迎回来。否则,你怎么能让太上皇帝李隆基的儿子李亨感到尴尬呢?新皇帝李亨是否应该以不孝的名义让世界笑?
事实上,李恒不必担心回到太上皇帝李隆基。在平叛战争中,李恒已经获得了“崇高”的声誉,他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巩固。没有必要担心李隆基回来时会掀起什么风暴。
我说过很多次,自古以来,皇帝就患有严重的疑心病,发病率高达99%。
唐朝皇帝李恒也不例外。他的王位继承有点脸红。因此,当太上皇帝李隆基回来时,李恒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父亲李隆基。他默许了亲信大太监李辅国的所作所为。虽然李隆基是太上皇帝,但他一点也不开心。他在宫殿里,就像一个牢房(高级)。为他服务了很长时间的亲信太监高力士也找到了一个理由把他送到一个荒野的地方。
回宫的李隆基忧郁寡欢。在“这种仇恨无穷无尽”的哀叹中,太上皇帝李隆基走过了他的传奇和辉煌的一生,在甘露殿悲惨地去世,享年78岁。
为什么李亨平定叛乱后迎回太上皇帝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