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字季玉,江夏居陵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下面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往下看
说到益州牧刘章,诸葛亮的话“刘章暗弱,张鲁在北”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基本上,每个人对刘章的评价都是懦弱和无能的。事实上,刘章也有另一面。他选择投降刘备,因为他没有为人民实施坚壁清野,为人民放弃抵抗。
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后,从萌萌关进军成都。益州从事郑度,建议刘璋实行坚壁清野,拖垮刘备。郑度的计划是这样的:“驱使巴西潼民,过涪水以西。它的仓库和野谷都被烧毁了,深沟和高垒都被烧毁了,所以我们应该等待。互相打架,不要。我很久没有钱了,但是一百天后,我的士兵离开了。我乘虚击之,准备好了。”
[img]109000[/img]
郑度的计划可以说是非常恶毒的。一方面,坚壁清野对刘备很残忍。刘备在刘章的领土上,行李不多,供应困难;另一方面,如果实施这个计划,首先受苦的是益州人,巴西梓潼人都被赶走了,仓库里所有的野谷都被烧掉了,这是一个标准的伤害敌人1000人损失800人的策略。
听到郑度的建议后,刘备非常担心,法正作为刘璋的老部下,非常了解刘璋。他认为刘章虽然没有天赋,但他仍然是一个热爱人民的国家牧羊人,所以不可能采取这个会损害人民利益的政策。果然,刘璋说:“我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于是罢免了郑度。刘章这句话的意思是:抵抗敌人是为了保住人民,而不是为了防止敌人的进攻,先伤害人民,不能做这样的事情。
建安19年(214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派简勇劝说刘章。当时城里有3万优秀部队,粮食足够支持一年,官员和人民都想抗拒。刘章说:“我父子在益州已经20多年了。他们没有给人民施恩德,而是打了三年。很多人死在野外,只是因为我。我怎么能安心呢?”于是我打开大门,出城投降,下属们没有哭。
一直有人认为刘章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挽回一点面子,找个台阶。诚然,刘章最终选择投降不仅仅是为了人民。例如,马超参与了包围成都、建勇和法正的投降。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援军攻占了益州其他城市,这些都是刘章投降的因素,但我认为刘章的话也是发自内心的。刘章本人就是一个善良的人。
从公元188年刘燕入住益州到公元214年刘张投降,刘张的父子在益州治理了20多年。在早期,为了加强对益州的控制,刘燕杀死了许多益州当地的强者,所以经常发生叛乱。事实上,益州并不和平。公元194年,刘张接任益州牧羊人后,经过几年的经营,益州终于稳定下来,直到刘备进入蜀国。刘张说的话很真实。
[img]109001[/img]
也许在乱世中,不择手段、攻击和掠夺是最初的生存法则。像刘章这样能力不强、太善良的人真的不适合乱世生存。一般来说,刘备即使不取益州,其他人也会取益州。但无论如何,从益州人的角度来看,刘章的治理终于稳定快乐了。
乱世不缺野心家和权谋家。缺的是像刘章这样善良善良的人。刘章的善良为三国增添了难得的亮色!即使他失败了,背负着弱小无能的名声,光靠珍惜人民是值得称赞和钦佩的!
刘璋为什么选择投降刘备?他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