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诸葛亮北伐的真正动机是什么。这里有一个详细的介绍,然后向下看~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流满面。每次后人谈起诸葛武侯,都忍不住叹了口气。用这两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真的很遗憾诸葛亮几次北伐都失败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如此执着于蜀汉以一州之地独占十州的曹魏的军事行动?这种看似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为什么要做六年?
[img]108804[/img]
事实上,诸葛亮的北伐不仅仅是军国主义。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动机。你能看穿吗?
继承先帝遗志
是的,第一个是如此简单。可以说诸葛亮的北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刘备的影响,但这不是他北伐曹魏的主要动机,只是一个名字或次要动机。
蜀汉政权是刘备创立的。也可以说,他亲自把蜀汉送到了不归路上。夷陵战争后,不仅蜀汉的活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刘备也开着鹤往西走。刘备是刘汉皇族的最后一代。当他年轻的时候,他也决心帮助汉朝。当他死的时候,他委托诸葛亮和李严。面对这样的信任,诸葛亮怎么能不为继承刘备的遗产而努力呢。
尽管诸葛亮感谢刘备的善良和信仰,但尽最大努力贯彻刘备的雄心壮志也有利于蜀汉政权的存在。蜀汉可以说是依靠刘备的个人魅力建立起来的国家。随着刘备的死亡和蜀汉核心团队的死亡,建国时间短、基础薄弱的政权已经摇摇欲坠。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禅所说,“这个关键生存的秋天”,蜀汉确实面临着恐慌和解体的危机。
[img]108805[/img]
此时,“继承先帝遗志”的口号和行动非常重要。一是后世之君从未忘记先帝的教诲,始终以光复汉朝为理想,稳定人心。第二,在这样的鼓励下,会给整个国家凝聚力。士官们为北伐曹魏而努力,刘备去世带来的恐慌会被冲淡,对整个蜀汉的稳定有很大的好处。
而且很重要的是,诸葛亮自己也想继承先帝遗志。诸葛亮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但他不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刘备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如果继承人可以补充,你可以自己拿”。后来的事实也表明,如果诸葛亮想取代刘禅,他可以做到,但他没有。这一切都是他从未忘记刘备的善良,继承刘备的遗志光复汉是他个人愿意做的事情,可以算是多年前和三顾茅庐的男人达成的协议。
转移国内矛盾
诸葛亮不断发动北伐战争的重要动机是转移国内逐渐加深的矛盾。可能有很多读者不相信这一点。诸葛亮一直以治国有道著称。蜀汉有什么矛盾?如果我们想了解这件事,我们不妨看一组数据。刘禅投降魏国时降表有记,蜀汉民94万,兵10万,官4万。此外,吴国后来的降表记载吴国民230万,兵23万,官员32000。
看看这组数据,你发现吗?蜀汉的官员出乎意料。人口不到100万,但有4万名官员。平均来说,每七个家庭必须支持一名官员。同样偏安一角的吴国人口是蜀汉的两倍多,但官员数量比蜀汉少。可以看出蜀汉的冗员问题有多严重。
[img]108806[/img]
此外,三国时期,各国军队人数一般是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蜀汉人口那么多,军官都不会从事生产。除了这十几万青壮劳动力,还剩下多少人能下地种田?蜀汉国内冗员和劳动力不足导致的税收问题极其严重。这种矛盾的长期积压很容易爆发起义,动摇统治。为了缓解这种矛盾,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战争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方式。
发动北伐战争可以以“复兴汉朝”的旗帜占据道德制高点,使整个国家像一台巨大的机器一样运转。每个人都在为战争服务,整个国家的注意力都将集中在战争上。前线的胜利将传播到人们的耳朵里,人们将受到鼓励,战争中的利益也可以战斗和支持战争,并反馈给国家。这样,就可以避免国内矛盾积压过深和起义的爆发,以及随后的社会动荡和统治者阶级可能受到的威胁。
[img]108807[/img]
树立强国形象
这是诸葛亮发动战争北伐的最重要动机,也是蜀汉生命的一剂猛药。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蜀汉的国力实在太弱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远不及魏国和吴国。从人口来看,蜀汉不到100万,吴国超过200万,魏国超过400万;军队数量远低于魏国的40万军队;就领土而言,蜀汉只占世界14个州中的一个益州。魏国垄断了10个州,差距非常大。如果不是益州天府之国,它是独一无二的。恐怕蜀汉很难建立一个国家。
正是这样一个虚弱的政权,也面临着刘备去世、人才青黄、资源人口稀缺的诸多困境。刘禅是一个无能的二世祖。与曹睿和孙权相比,他真的是一个真正的“兄弟”。如果你虚弱,你在别人眼里就是一块鲜嫩可口的肥肉。每个人都想吃,@ 诸葛亮北伐为了不被“吃掉”,也是无奈之举。
[img]108808[/img]
诸葛亮一生北伐五次,颇有成效,攻占魏国阴平、武都等地,杀害张合、王双,真让魏国头疼。在这样的持续战斗中,蜀汉只有一个信号传达给魏武——中国不强大,但不容易欺负。如果你想给我带来麻烦,你必须准备好崩溃两颗旧牙齿。诸葛亮知道,这种强硬的作风是保护蜀汉延续的关键。三国鼎立,没有人愿意受益于渔民,这也是蜀汉生存的关键。
事实上,诸葛亮的思想已经被魏明帝曹睿看穿了。他说,他的一方是“世界上的几次兵革”,蜀汉是“李熊愚蠢勇敢的野心”。我们魏国不想打仗,但蜀汉外强中干对外打仗无非是军国主义。他想吓唬别人。最后,他只是重蹈历史覆辙。虽然曹睿说破了,但它仍然不影响蜀汉的北伐。它确实有用。它保护了蜀汉几十年,最终无法抗拒魏国摧毁的总体趋势。
[img]108809[/img]
结论:诸葛亮北伐有很多动机,但他没有混合自己的私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蜀汉。最后,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毕竟,他无法逆转历史趋势。世界将长期相遇。虽然蜀汉去世了,但武侯的名字仍然流传至今。他有自己的后代评论。
诸葛亮北伐多次进行 诸葛亮的真正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