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最早灭亡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人才和继承能力。当然,荆州和益州有很多人才。例如,凤雏庞统和诸葛亮同名。不幸的是,他们早逝,法正死得太早。例如,彭阳和廖丽都是天才,但他们都有缺陷,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廖立,一个不太熟悉三国的人,恐怕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廖立来自武陵县林元。刘备担任荆州牧羊人时,他被邀请为州工作。当时,他在不到30岁的时候就被提拔为长沙太守。后来,刘备进入蜀国,诸葛亮留在荆州。当时,孙权派大使和诸葛亮交朋友,问荆州有什么人才。诸葛亮说:“庞通、廖立,楚之良才,当赞扬世界的时候。”
庞统被称为凤雏,与卧龙诸葛亮同名。诸葛亮认为廖立可以和庞统相提并论,这说明廖立的才华和他在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样的。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建安20年(215年),孙权派吕蒙秘密袭击荆州南部的三个县。廖立作为长沙太守,逃回刘备身边。刘备一直欣赏和对待他,所以他没有太多责备,让他成为巴郡太守。
通过以上描述,不难看出刘备和诸葛亮都非常欣赏廖立的才华,廖立应该是内政人才。他一直是太守。219年,刘备为汉中王,并召集廖立为侍中,担任近身参谋。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为皇帝,廖立被调任长水队长。
[img]108716[/img]
廖立认为人才应该是诸葛亮的第二名,但事实上,他在李燕和其他人的排名下徘徊,他经常感到不高兴。然后他开始抱怨,批评这个,诽谤那个。最重要的是,他实际上批评了刘备在首相李邵和蒋婉面前的军事错误!
“前先帝没有拿汉中,而是和吴人争南三郡,把三郡和吴人当成徒劳的官员,这是没有用的。他死于汉中,使夏侯元和张和深入巴基斯坦,丧失了一个州。后来到汉中,关侯死了,失去了一方。是羽父母的名声,军队不能,意义突然,所以前后都失去了老师。”
廖立的话一般意味着刘备在获得益州后并没有继续夺取汉中,而是与吴人争夺荆州三县,这是徒劳的。汉中不仅占据了曹操,还导致夏侯元张和进入三巴,几乎是益州无法保护的。虽然他赢得了汉中,但关羽死了,也赶上了上庸和荆州的一半。这也是关羽勇敢的工作,战斗不是法律造成的后果。
中间的背景需要解释。经过几年的苦战,公元214年刘备终于夺取了益州,但不知什么原因,他没有继续攻占汉中。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15年,孙权认为刘备已经占领了益州,想回荆州。刘备回答说:“等凉州了,就给你荆州。孙权很生气,于是派吕蒙袭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于是刘备率兵5万下公安,让关羽进入益阳,准备与孙权开战!这就是廖立批评的“不取汉中,与吴人争三郡”。
当然,曹操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刘备和孙权对峙时,率领10万军队亲征汉中。几个月后,张鲁出降曹操,汉中归曹操所有。汉中被曹操占领。“蜀中每天都很惊讶”。刘备别无选择,只能与孙权讨论并分裂荆州,回到成都,防止曹操攻占益州。这相当于刘备带着5万军队从成都到荆州的公安部队白走了一趟,什么也没拿。
[img]108717[/img]
廖丽认为,刘备214年没有攻击汉中,后来与孙权争夺荆州三县也是徒劳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错误。后来,他在217年开始攻击汉中。虽然他最终赢得了汉中,但关羽死了,荆州被夺走,甚至失去了平庸。随后,廖立批评关羽依靠自己的勇敢声誉,带领军队战斗,主观假设反复无常。
廖立的批评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刘备没有抓住机会赢得益州,攻击汉中,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关羽的一些父母也很勇敢。但只是他们没有得到更高的官职,公开抱怨,说这些批评,有些不合适。诸葛亮写了一篇弹劾廖立的奏章,刘禅下诏废廖立为平民,流放汶山县。廖立便老老实实地带着全家人在那里培养自给自足。后来廖立听说诸葛亮去世了,泪流满面地叹了口气:“我终于是左翻了!”
后世总有人说诸葛亮打压廖立、彭阳等人,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廖立听说诸葛亮去世了,哭着叹了口气。如果诸葛亮真的打压他,他会这样做吗?就像陈寿的评论一样,廖立之被流放,完全是“怪自己”!
廖立在蜀汉的地位如何?诸葛亮为什么流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