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你知道吗?接下来我给你解释一下。
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曹魏的“五子良将”、蜀汉“五虎将军”、东吴“十二虎臣”。然而,徐荣,一位著名的将军,虽然没有这些著名的将军出名,但击败了曹操和孙健,几乎杀死了他们,彻底改变了汉末的局势。徐荣有多强大?
一、为汉朝效力
徐荣出生在幽州辽东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他靠近鲜卑、扶余、高句丽等部落。他有强烈的民俗风情,擅长骑射和弓马。因此,徐荣从小就在尚武精神浓厚的环境中长大。他武功高强,勇敢善战。
汉代,朝廷经常选择边境县的好家庭子女入伍(特别是天水、龙溪、稳定、北地、上县、西河等六县子女),让他们为玉林军效力,成为青年军官的后备力量。虽然徐荣不是六县的孩子,但他因勇敢而入选,成为玉林军的一员。
汉灵帝时,发生了黄巾之乱。孙坚、曹操等英雄借此机会崛起,成为世界著名将军。汉灵帝去世后,将军何进与十常侍等太监集团发生冲突,两败俱伤,成为影响汉末走向的决定性事件。徐荣没有参与这些重大事件的记录。可以看出,徐荣当时只是一名基层军官,并不出名。
二、汴水破曹
中平六年(189年),并州牧东卓入京掌权。为了收拢何进老部和京畿道的武装力量,他们自然要封官许愿,让他们死心塌地跟着自己。董卓自然会对徐荣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因为他出生在边郡。作为羽林军的军官,徐荣此时大概被董卓重用,成为中郎将军。随后徐荣向董卓推荐老乡孙度为辽东太守,成为公孙家割据辽东的远因。
[img]107812[/img]
董卓进入北京后,擅自废除(废除汉少帝刘辩,拥有汉献帝刘协),扰乱后宫(奸污公主和宫女),伤害人民(杀良冒功),很快引起关东群雄的不满。他们方便初平第一年(190年)聚在一起,共同谴责董卓。然而,关东群雄有自己的鬼魂,想要保存自己的实力,导致联军进展缓慢,成果有限。
董卓看到东联军势大,长安靠近家乡西凉,准备放弃洛阳,西迁长安。曹操看到董卓西逃,觉得这是消灭他的好时机,就劝群雄西进,一举铲除董卓集团。但群雄不为所动,依然沉迷于酸枣的享乐。曹操别无选择,只好一个人往西走。
到了荧阳汴水,遇到了卓将徐荣,不利于战斗,士卒受了很多伤。太祖是流矢所中,骑马被创,从弟洪以马和太祖那里逃走。荣见太祖将军少,尽力而为。所谓酸枣不易攻,也引兵还兵。(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带领军队到达荥阳汴水,却遇到了徐荣。他们在狭窄的道路上相遇,勇敢地赢了,于是两军展开了血战。徐荣带领士兵们在战场上战斗了很长时间,战斗力很强。曹操的部队都是新兵。他们缺乏战斗经验,自然输给了徐荣。
当时,曹操的战马在战斗中射中了流箭,徐荣的追兵就在眼前,形势非常危急。曹操的表弟曹洪主动把战马献给了他的表弟曹操,并要求他迅速逃跑。曹操骑着曹洪的马逃跑了。曹操的朋友魏兹和鲍涛在汴水战役中死亡,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可以看出,徐荣的能力并不一般。他是汉末一流的将军。
徐荣打败曹操后,清点了战场,发现曹军虽少,但不怕生死,打得很勇敢。因此,他推断关东联军在酸枣的战斗力不低,于是带领军队撤退。因此,徐荣错过了一举打击关东联军的机会,导致他错过了举世闻名的机会。
三、梁东败孙
时间长沙太守孙坚也带领豫州各县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俘虏。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敏,亨之。(后汉书董卓传)
随后,董卓派徐荣和李蒙到处掠夺人民和物资,以阻止豫州刺史孙坚西进,并实施了清理墙壁和荒野的策略。不久,徐荣和驻扎在梁东的孙坚相遇,双方爆发了梁东之战。结果,勇敢善战的孙坚被击败,不得不带几十名亲兵逃跑。徐荣紧紧追赶,命令下属抓住孙坚。
孙坚看到徐荣的追兵即将赶上自己,就把平时戴的红色头巾给了祖茂,让他为自己引领追兵。最后,孙坚偷走了小路,祖茂把红头巾缠在柱子上逃跑了。徐荣非常生气,因为他没有抓住孙健,所以他杀死了俘虏的英川太守李敏。
[img]107813[/img]
孙坚和曹操是关东联军唯一积极讨东的将军。他们也是曹魏和孙吴未来的创始人。徐荣的能力挫败了他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能力非凡。如果徐荣杀了曹操和孙健,未来就不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一流的将军,徐荣并不比五子将军、五虎将军和十二虎臣差。
四、战死战场
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策反董卓义子吕布,联手杀董卓。随后,王允掌权,成为东汉朝廷的实际控制人。徐荣不是凉州人,与董卓关系不密切,所以他转而忠于王允。然而,王允拒绝原谅董卓的旧部,导致凉州士兵恐慌。
不久,在贾旭的鼓励下,凉州军将军李珏和郭四造反,一路扑向长安,很快就到了长安附近。王允派徐荣和胡云迎敌,但胡云是董卓凉州的老部,所以他在战斗中倒下了。徐荣不得不独自与叛军作战。结果,他失去了敌人,杀死了新丰。
徐荣的出身是什么?他的实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