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英雄来自乱世。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道能不能帮你拓展一些知识。
作为曹魏五子良将,徐晃与一位将军合作了两次。这两次军事行动,两战两胜,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以说,徐晃和他是好搭档,但这位将军在建安十四年去世,死得更早。如果他晚死十年,他的成就可能会更加突出。这位将军是谁?
[img]107742[/img]
他的名字叫史松,史松(-209年),字公刘,豫州沛国(今安徽淮北)人。
史涣年轻时,行侠仗义,以忠勇称,曹操起兵时,他跟随曹操,担任中军校尉,跟随作战,监督诸将。
在建安四年(199年),史松第一次与徐晃合作,史松与徐晃等人一起攻打隋固在犬城,斩首隋固,尽降其军,大获全胜。
《三国志 《徐晃传》记载:与史松隋固在河内。
史松第二次与徐晃合作是在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中。当时曹操的军粮用完了,荀攸建议曹操出兵烧袁绍的粮草。曹操派徐晃和史松击败袁绍将军韩猛,烧掉粮草行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三国志 荀攸传记载:乃遣晃和史松邀打破了它,烧毁了它的行李。
这件事,在《三国志》中 《徐晃传》也有记载:又与史松击袁绍在故市运车。
两次军事行动,史涣和徐晃合作得很好,没有任何错误,可以说是非常默契的。
曹操击败袁绍后,继续在柳城追击袁氏残余势力。史松认为,深入远军是危险的,他想和韩浩一起建议。
[img]107743[/img]
然而,韩浩指出,他的士气正在蓬勃发展,势如破竹。作为领导中国军队的将军,他不应该打击军队士气,并以此为理由放弃。虽然曹操后来成功攻占了柳城,但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史松的谨慎。
不幸的是,史松在建安14年(209年)去世,史松死后,他的儿子史静继承了他的头衔。
十年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徐晃在襄樊战役中击败关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不幸的是,这个好伙伴不在了。徐晃没有合作伙伴,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想象一下,如果史涣能多活十年,也许就能成为仅次于五子良将的名将。
在《演义》中,史松是徐晃部将,被袁绍儿子袁尚一箭射中左眼,坠马而死。事实上,在正史中,史松在袁氏灭亡前就去世了。
于209年,袁尚在207年去世,因此,史松不可能与袁尚交手。
历史上史松懈的能力怎么样?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