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保卫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守城战役之一。它是中国军事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它发生在元末的江西南昌。当时,陈友谅的军队数量是60万,而朱元璋只有2万。陈友谅的士兵远远超过朱元璋。双方的力量差距太大了。
[img]106616[/img]
直到22年,陈友谅的下属、江西省首相胡廷瑞才把江南重镇龙兴城,也就是现在的南昌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很高兴得到一座白色的城市。他先把龙兴改名为“洪都府”,然后任命侄子朱文正为大都督。邓将军越来越多地参加江西省的政治活动,驻扎在洪都。
失去一座城市的陈友谅非常生气,所以23年4月,朱元璋出兵救援安丰,江南兵力薄弱时攻击洪都。他调动了60万,有人说是40万兵力,包围了洪都,连苍蝇都飞不进来。
面对陈友谅的大军,朱文正冷静面对,按照朱元璋之前留下的“坚壁挫锐”战略,顽强坚持,与敌人作战。起初,陈友谅大军的进攻非常激烈,洪都的许多城墙都被打破了。朱文正等人一边修建城墙一边与敌人作战。攻防双方来来回回,踩尸体作战,伤亡惨重。不管有多难,朱文正凭借卓越的指挥才华,坚守了85天,消灭了陈军的大量有生力量。
85天后,朱元璋率领军队增援,陈友谅的军队陷入前后攻击。最后,陈友谅不得不撤退。这场战斗对元末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朱元璋后来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在战争中,陈友谅的军队数量远远大于朱军。为什么他攻击朱文正近三个月,未能消灭朱文正的2万兵马,赢得洪都?
[img]106617[/img]
陈友谅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攻城是下策。“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一定有一定的道理。而且朱军不仅有优秀的指挥官,还有地理优势。朱文正依靠“一夫当关万夫不开”的坚城,陈友谅更难攻城。
第二,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耗尽,三而衰”。陈军开始士气高涨,战斗效果好。但是他从来没有赢过洪都,这伤害了他的士气。相反,朱军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他们仍然以多胜少。他们士气高涨,战斗力大大提高。两军打架,陈军打不过也是正常现象。
[img]106618[/img]
@ 士兵不多,而是本质。陈友谅的脾气一直是空的。虽然大部分时间打仗,都派出了几十万军队。但绝大多数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战斗力低下。另一方面,朱元璋的军队虽然人少,但大部分都是精兵良将,战斗力远超陈军。
@ 陈友谅拿不下洪都,也就不足为奇了。
洪都城只有2万人 为什么陈友谅的60万大军不能长期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