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准备好了:关羽的官职,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关羽的“汉寿亭侯”有多大?他能这么珍惜吗?
三国不仅是一个争端不断、战争不断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精彩纷呈的时代。说到三国时期的英雄,我相信他们被民间尊为武圣关羽会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
历史上,关羽曾经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首,也曾率军从荆州北伐,一路连胜,威震华夏,导致曹公议移许都以避免尖锐。后来,经过演义小说和戏剧传说的渲染,关羽成为忠诚的代名词,被视为神。
[img]106483[/img]
关羽一生都在军事上取得了无数显著的成就,但他也失败了,甚至被曹操俘虏了。为了为刘备生存,关羽接受了投降,欣赏关羽能力的曹操试图取悦他,希望他完全为自己使用。当然,以忠诚而闻名的关羽不会轻易被收购。在为曹操做出贡献后,他选择了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离开时也退还了曹操奖励的财宝。然而,他只留下曹操通过汉献帝封存的书汉寿亭侯从那以后,爵位也被多次使用。那么,这是一个多大的官职,为什么不爱财宝,美丽的关公这么珍惜呢?
关于汉寿亭侯这个简单的四个字,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说法和争议,在讨论这些之前,我们不妨先把汉朝的时候侯搞清楚。侯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在《礼记·王制》中就记载道: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由此可见,侯在五个荣誉爵位中仅次于公,属于比较高贵的一种。
[img]106484[/img]
秦一统六国后,成立了20级军功爵,其中最高级别称为彻侯,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彻侯为了回避而变成了通侯和列侯。西汉时期,列侯是王下最高的爵位,可以说是很有地位,每个列侯或多或少都有食邑,也就是封地。
起初,列侯,无论食邑的大小,都属于县侯,区别只在于县的大小。东汉时期,除县侯外,还增加了都乡侯、乡侯、都亭侯、亭侯等爵位。在细化等级的同时,这些名字也带来了问题。
比如诸葛亮,同名三国人物,被封为三国人物武乡侯,有两种理解。一是封号为武乡侯;第二,封地在武乡这个地方的侯,武乡是县,武乡侯按爵位是县侯。如今,人们很难证明当时是否有武乡县,争议从未停止。这一现象也发生在关羽身上。
对于汉寿亭侯四个字大致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认为应该断句为汉/寿亭/侯,即汉代封的食城在寿亭的侯;第二种认为,正确的断句方式是汉寿/亭侯,也就是说关羽是汉寿封的亭侯;至于第三种,认为应该读成汉寿亭/侯,认为汉寿亭是一个整体地名。它的全名可能是汉寿亭乡关羽就是被封在那里的侯。
[img]106485[/img]
关羽有《三国演义》屯土山约三事,和曹操商定降汉不降曹大多数人都钦佩关羽对汉室的忠诚,所以想当然地认为汉寿亭侯是汉才这么珍惜的第一个字。然而,如果我们看看汉代封爵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汉朝廷并没有在爵位前挂一个汉字的习惯。此外,曹操帐下的名字将被禁止被封为益寿亭侯,这和关羽的爵位名只有一个字的区别,如果汉代表汉朝,那益代表什么?
笔者认为,关羽汉寿亭的侯封其实就是被封在汉寿的亭侯之意,当时武陵县正好有一个汉寿县,也证实了这一点。
有人可能会说,汉寿县不是一个县吗?为什么它被用作亭子的封地?事实上,在汉代,县、乡、亭子的名字并不少见。例如,根据行政单位,著名的长安是一个县,但有长安亭和长安乡,所以有些人曾经被封为长安乡侯。
[img]106486[/img]
那么,如果关羽真的被封在汉寿的亭侯,他的头衔有多大呢?
其实按照汉代县侯、乡侯、亭侯的大小顺序,亭侯名义上是三者中最小的头衔,其实也很合理。关羽刚进曹营,功劳只有一个杀了颜亮。如果曹操直接给他一个很高的官职,势必会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
[img]106487[/img]
当然,俗话说,一切都要从现实出发,以实物为准,爵位也是如此。以三国时期为例,曹魏重臣于迅被封为万岁亭侯,享有2000户美食城,而武将文聘则被封为新野县侯。事实上,美食城的数量没有前者多。
作者认为,关羽非常珍惜汉寿亭侯爵位,更重要的原因是它以汉献帝的名义奖励,代表了汉朝的奖励,这深深感动了忠诚、热爱汉朝的关羽,对他具有重要意义。
关羽汉寿亭侯多大? 为什么关羽这么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