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直接导致蜀汉灭亡:他是另一个马苏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故事。
263年,魏国发动了一场灭蜀之战,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司马昭派出18万军队,兵分三路取蜀。
汉中失踪后,蜀将姜维立即退守剑阁,与魏军相持。为了解决僵局,魏将邓艾带领10000名精锐士兵潜入阴平,奇迹般地出现在成都平原上。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诸葛亮的长子诸葛亮率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在绵竹关与邓艾作战。结果,他和儿子诸葛尚都死了,用自己的生命结束了蜀汉政权的不完整。随后,刘禅率领公众投降,蜀汉灭亡。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他不可能对兵法一无所知。而且,他的兵力是魏军的几倍,他占据了危险,等待工作。为什么他最终失败了?接下来,让我们简要分析一下。
一、战前形势
公元263年,魏发动的灭蜀之战,几乎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有两个原因:
1、就国力而言,蜀汉和曹魏已经不止一个等级了。
就国土面积而言,曹魏三分世界第二,占据了东汉十三州中的青、徐、兖、豫等九州,而蜀汉只有益州之地。
曹魏所有的九州也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据统计,曹魏当时总人口约450万,而蜀汉只有90多万。
经济也是与土地和人口密切相关的因素。“兵马不动,粮草先行”,没有经济,怎么谈战争?
蜀汉经济结构单一,农业勉强自给自足,只有蜀锦能带来“外汇”收入。蜀汉末年,由于多年的战争和政府的黑暗,朝廷无法拿出足够的钱来支持前线战争。
早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就向刘备提出:曹操强大,不能与之争斗,如果争斗,也要等到世界变了。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蜀魏之间的国力差距越来越大,蜀战争魏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img]103896[/img]
2、就人才而言,蜀汉面临着兵微将寡的尴尬局面。
蜀汉后期,由于国土面积和人口的限制,蜀军的数量基本保持在10万以上。除了需要守卫全国各地的军队外,只有数万人能真正拿出机动力量,这对魏军来说是紧张的。
此外,在蜀汉后期,益州当地人很少有优秀的人才。原来刘备带来的荆襄人才几乎都枯萎了。虽然偶尔有几个好的将军投降,但也是杯水车薪。因此,我们通常用“蜀中没有将军,廖化为先锋”这句话来形容蜀汉这一时期的人才困境。
二、战争过去了
公元263年8月,18万魏军分三路伐蜀。其中,东路军由钟会率领,直接进入汉中;西路军由邓艾率领,进攻;中路军由诸葛绪率领,切断了姜伟的归路。
面对士兵的压力,姜伟果断撤退,退回剑阁。凭借剑阁的自然保险,他组织了严格的防守。魏军多次攻打,无法克服,与蜀军进入了相持阶段。由于蜀道艰险,魏军粮草供应困难,众将退役。
[img]103897[/img]
在关键时刻,邓艾站了起来,主动提出了“偷渡阴平”的计划。他率领一名1万多人的精锐士兵,通过难以到达的悬崖,艰难地绕过剑阁,意外地出现在江油城下。结果,江油太守马邈投降,邓艾成功进入成都平原。
魏军就在眼前,成都人心慌意乱。刘禅匆匆做出以下决定:一是诸葛亮长子诸葛瞻率军抵抗邓艾,二是召集当地部队救援成都,三是向吴国求助。
刘禅的三招并不聪明。如果实施得当,蜀汉就能吃掉邓艾,转危为安。蜀汉接到命令后,在巴东的部队立即前往成都,盟友吴国也派兵向成都增援。他的老将丁峰还主动攻击魏国的寿春,以缓解蜀汉的军事压力。
然而,这个错误首先出在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身上。
@ 诸葛家族在蜀汉享有很高的声誉。诸葛瞻的出马确实能起到振奋士气、凝聚人心的作用。然而,诸葛瞻长期以来一直在成都朝廷中心,没有领导战争的实践经验。他的对手邓艾是一位战场宿将,他多次击败姜伟,勇敢而足智多谋。
此外,尽管诸葛瞻领导了数万人,但他的数量远远超过了邓艾。然而,邓艾领导的是魏军精英中的精英,诸葛瞻带来了成都的城市防御军和一些临时招募的士兵。魏蜀在真正的战斗力上差别太大了。
[img]103898[/img]
在冷兵器时代,一个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精兵,可以击败自己的乌合之众好几倍。蜀军虽然战斗力差,但这也是刘禅能拿出来的最后一支战斗力。
诸葛瞻的前锋部队最初在涪城遇到邓艾,结果一接手,邓艾就输了。
诸葛瞻本来想快速决战,没有采纳下属坚持不战的建议,但眼前的现实让他开始正视双方在战斗力上的差距。
因此,诸葛瞻放弃涪城,返回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绵竹关。
诸葛瞻退守绵竹关是明智之举。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邓艾一个人深入,后勤供应是个大问题。如果蜀军不能坚持下去,等待当地勤王部队的到来,然后共同作战,他们就能包围邓艾。
而老奸巨狡的邓艾,邓然不会坐视这样的结果,他用“激将法”劝诸葛瞻说:“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
山东琅琊是诸葛家族的祖籍,因此邓艾以“琅邪王”的高官厚禄,诱骗诸葛瞻投降。
当然,他知道诸葛瞻不会投降,只会被激怒。结果诸葛瞻怒斩邓艾使者,主动出关与魏军决战。
绵竹关战役非常悲惨和悲剧。魏军虽然战斗力占主导地位,但兵力差距很大。一开始,他们几乎被蜀军吃掉了。在关键时刻,邓艾摆出破釜沉舟的姿态,假装斩断了怯生生的儿子邓忠。结果,魏军士气高涨,全力反击,打破了蜀军。在激烈的战斗中,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等主要蜀汉将领全部死亡。
[img]103899[/img]
绵竹关一战,蜀军虽然战败,但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这时,成都还有守军。来自世界各地的秦王军正在赶往成都的路上。姜伟还在守卫剑阁牵制钟会的魏军主力。
然而,绵竹关战是蜀汉军心崩溃的战争。正诸葛瞻在蜀汉的影响力很高。他们父子的死加剧了成都人的恐慌。
因此,成都的刘禅君臣也失去了继续抵抗的斗志。
@ 诸葛瞻实际上是决定蜀汉灭亡的关键人物。和他父亲最有效的助手马苏一样,他也被“纸上谈兵”这个词打败了。
诸葛亮长子战死绵竹,导致蜀汉灭亡 诸葛瞻是第二个马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