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最引人注目的战役是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山东六国中只有赵国能在军事上与秦国竞争。赵国在长平战役中的惨败也使秦国东出横扫六国没有太大障碍。对赵国来说,长平惨败,赵括教练必须负责。赵括也被后人骂了两千年,说他只会“纸上谈兵”,是个彻头彻尾的草包...但是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廉颇早就埋下了战败的种子。
[img]103892[/img]
为什么这么说?早在260年前,秦将王第一次向长平发动攻击时,奉命迎战的廉颇便并未占上风。赵军将军被杀,但只取得了秦军侦察兵受伤的战绩。两个月后,秦赵展开了大规模的战争,廉颇战败,不仅失去了阵地,连都尉城和故谷城都被秦军攻下。此后,为了避免继续崩溃,廉颇决定依靠有利的地形无法坚持下去,准备疲惫秦军,然后等待时间移动,但廉颇的算盘打得太早了。
在秦军不耐烦之前,赵王先等不及了。此外,秦国范菊使用反间计,使赵国君臣离心,于是主战少壮派赵括上线。在赵括上线之前,秦赵已经在长平拖了三年,双方都负担不起。秦方也不敢忽视,在赵军换帅的时候,秦昭襄王也祭出了大杀器白起。显然,新生牛犊赵括根本不是白起老虎的对手。但与教练的个人能力相比,秦赵军与生俱来的差距——国力。
[img]103893[/img]
在长平战争开始之前,秦国已经是当时的头号强国,不仅强于军事,也强于国力。秦孝公“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成了一台只知耕与战的战争机器,耕织生产也是为战争做准备。当秦国的战争机器使用权掌握在秦昭襄王手中时,秦国已经拥有了关中、汉中、巴蜀、河西等多个粮地。而赵国呢?无论是粮食产地还是产量,大部分土地都是山地,与秦国完全不同。
[img]103894[/img]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这场战斗怎么打?廉颇在前线坚守了三年,虽然没有让赵国惨败,但也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中国没有粮食,齐楚两国又在墙上观看,迫使弹未尽粮已绝的赵王只能与秦军决一死战,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赵括身上。在这里,作者想用一个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不妨假设赵国是一个富裕家庭的癌症患者。廉颇和赵括是两位医生,赵王是病人的家人,秦国是赵国体内的癌细胞。
赵国身患癌症,于是邀请了老医生廉颇。此时的赵国,还只是癌症早期,廉颇医生也准备手术治疗。但手术结束后,他发现自己做不到。保住病人的生命后,他建议药物治疗。经过三年的治疗,赵国已经是晚期癌症,与此同时,赵王的家人说家里没有钱,希望再做手术赌一把。但廉颇医生说,他对手术无能为力,所以赵王只能让年轻的赵括来做手术。
[img]103895[/img]
本来是赌博,赵国已经是癌症晚期了,早就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期。但是,赵括受不了家人的恳求,只好硬着头皮动手术。最后,赵国死在手术台上,大家都骂赵括是庸医杀人!赵国确实被赵括毁了,但这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吗?当然,赵括“手术失败”的事实是无法推卸的。但当我们指责赵括“手术失败”时,难道我们不应该考虑为什么手术失败吗?廉颇敢说自己不负责任
廉颇在长平战役中埋下了战败的种子 为什么后人只骂赵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