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丧父,少读典籍,精读六经,颇懂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他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后主刘禅立太子时,授太子仆,迁太子家令,光禄大夫。反对姜维北伐,在《仇国论》中,力陈北伐之失。炎兴元年(263年),邓艾攻打成都时,劝刘禅投降,“有国功”,投降魏国后,被封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泰始六年(270年),授散骑常侍,同年去世,70岁。
[img]101053[/img]
轶事典故
蜀汉灭亡后,一些蜀汉大臣被招到洛阳,乔周也在其中。然而,当乔周病重时,他无法在汉中前进。蜀县文立从洛阳回到蜀国时经过汉中,所以他去看望乔周。然而,乔周病得很重,有一些语言障碍,所以他用笔写道:“典午有时,月友没有时间”。典午指司马,月友指八月,说司马到八月不见了。八月,晋文王司马昭死了。
泰始五年(公元269年),陈寿担任本县(巴西县)中正。他辞职回到家乡,和乔周说再见。乔周告诉他:“孔子72岁,刘翔和杨雄71岁去世。我已经70多岁了,我的生命很快就过去了。恐怕我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陈寿怀疑乔周用手术得知了自己的生活,假设孔子等人的生活只是一个借口。
后世评价
陈寿:“身长八尺,身材朴素,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但潜识内敏。”“乔周词理渊通,为世硕儒,有董、扬之规。”
李通:“抑制乔侯,好古述儒,宝道怀真,鉴世盈虚,雅名美迹,永远是书。我后钦贤,无言以对,攀诸前哲,丹青是图。”
[img]101054[/img]
孙绰:“乔周说,主降魏,可是吗?说:为了天子乞求生命,为什么要羞耻?丈夫为国家而死,为国家而死。君正魏篡夺,不与天同推。如果你的父亲活着,你可以说,你怎么能活得好呢?”
孙盛:“周谓万乘之君偷生存,亡礼希利,要冀微荣,迷茫。而且用事情来说,理有未尽。禅不仅是主人,也是周实的大臣,还有方之申包、田单、范蠡和医生!”
王夫之:“人知冯道之恶,不知乔周之为尤恶。...国尚可存,君尚立于其位,为异说以解散人心,然后终究以心积忧,以免刘宗之不灭。读周仇国论而不恨雁者,非人臣也。周塞目钳口,没有听到一句话的贡献,徒过责姜维,以诱饵愚民,媚阉宦官,为司马昭先驱以下蜀,国亡主辱,自己是全其利禄;不取悦人民,也不取悦魏也,周之罪通于天。服刑者唯周,冯道末减少。”
袁枚:“将军被刺方豪日,丞相身寒未暮年。只有乔周老难死,白头抽笔写降纸。”
后人如何评价乔周?与他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