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大唐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都达到了顶峰。
在唐玄宗当政的天宝年间,万国来朝的鼎盛时期甚至出现了。
然而,事情必然会逆转,但安禄山借此机会发动了政变,历史上被称为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到公元763年,政变持续了8年。从那以后,唐朝不再繁荣,感觉就要熄火了。
[img]94281[/img]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继续存在了144年。唐朝的整个历史只有289年,也就是说,安史之乱的后半段占唐朝的一半。
安史之乱无疑是一记重拳,但在那之后,为什么唐朝还能持续一百多年呢?
这应该从经济、政治形势和军事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没有受到影响
在经济方面,唐朝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经济能够如常运行。
公元758年,唐肃宗在盐产地设立了监察院,由中央政府管辖,统一购买当地盐,然后由盐官出售。盐官高价卖给全国各地的商人,然后在全国各地卖盐。
[img]94282[/img]
通过这一措施,国家将主动买卖盐,利润将由国家获得。这一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当时的金融危机。
另一方面,他还在各地设立了知院官,主要负责调控当地价格和市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对当地经济的控制。
与此同时,安史之乱的突然爆发让北方的许多人匆匆逃往南方。这导致南方人口突然飙升,当地生产将根据人口而变化。
原来的庄稼一年一熟,随着劳动力的增加,一年两年甚至两年三熟,使南方迅速致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税收也有所改善,税收已成为朝廷收入的重要来源。
总的来说,虽然安史之乱后唐朝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钱袋从未亏空,这也是唐朝能够维持100多年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保持政治平衡
唐朝能够继续维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官僚和官宦集团之间的斗争。他们的斗争只是增加了皇权。
典型的是代表朝官的南衙和代表宦官的北司之间的斗争。
自安史之乱以来,宦官的权利一直在增加,比如李辅国拥立唐肃宗,权力更大。不但掌握了禁军大权,还控制着各地的主将。
[img]94283[/img]
唐代宗时期,宦官被任命为枢密使,权力更大,不仅影响了中央和地方的人事任命,也决定了皇帝的废除。
宦官专权引发了宦官与皇族、朝廷官员之间的尖锐矛盾。
而皇帝也利用这场斗争,或者利用官僚来打击宦官,或者利用宦官来打击官僚,达到了微妙的政治平衡。
唐代宗在位期间,他首先利用宦官集团的内斗杀死了首相李辅国,然后杀死了权力巨大的宦官鱼朝恩。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后,在刘宗元等人的帮助下,进一步打击了宦官的权力。
[img]94284[/img]
与此同时,宦官也一直在反击,比如“王二八司马事件”。
公元805年,俱文珍发动政变,迫使顺宗退位,宪宗即位,随后王叔文、王皮、刘宗元、刘禹锡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贬斥。
然后是835年的甘露变化。唐文宗在位期间,他和宰相李训、郑注密谋杀宦官。结果宦官发现,派出大量禁兵杀害了许多朝官,包括李训、郑注等。
在这场斗争中,两派势力各自受损,无暇顾及,从侧面增加了皇权。虽然处于混乱的斗争中,但确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军事力量相互威胁
当然,唐朝继续存在的最后一个因素是军事力量的相互威胁,这实际上是军事平衡。
首先,它表现在唐朝周围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和吐蕃。虽然这些小家庭不时犯罪,但他们本质上依靠唐朝生存,可以不时地要钱和土地。
如果唐朝灭亡,他们会向谁要钱?@ 本质上,这些外国势力不希望唐朝灭亡。
另一方面,唐朝散落在各地的节度使,所谓节度使,就是地方军事集团。
唐初,各地设立了许多节度使,旨在让他们管辖一个小城镇。然而,随着唐朝领土的开放,节度使得越来越扩大,权力也越来越大。
[img]94285[/img]
有了财政权、兵权和政权,看起来像个小朝廷。后期会有一些节度叛变,唐朝要派人镇压。
安史之乱只是名义上的镇压,但这些藩镇的节度实际上继续存在。他们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就越不关注朝廷。
节奏一般分散在各个地方,他们的权力很大,没有人看不起任何人。
即使你们开始战斗,你们也无法摧毁彼此。一个被摧毁了,另一个又出来了。虽然这些节日时不时地制造麻烦,但事实上,我们仍然需要倾听中央政府的意见。
虽然朝廷别无选择,但这些藩镇不会贸然起兵,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军事平衡关系。每个人的意思都很清楚,就是我们就这样待着,谁也不打谁。
[img]94286[/img]
也就是说,在军事上,其实安史之乱背后并没有什么大乱子,各地的节度使一方分裂,安守一角。
朝廷不会捅这些马蜂窝,他们之间有一点制衡,这就保证了唐朝下半段的安全。
总的来说,虽然自安史之乱以来,唐朝从未回到顶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力量在相互争斗中取得了微妙的平衡,这使得皇权能够继续保持下去。
但内斗终究消耗了这个国家的国运,尤其是后期宦官专权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自黄巢起义以来,它破坏了东南财富运往关中政治中心的道路,使唐朝的气数耗尽。
唐朝的繁荣不再是安史之乱 为什么唐朝能持续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