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积守卫黎阳。将大唐归降,授宋州刺史,阳翟公。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时,献上了“坚守虎牢,军临思水,随机应变”的战略,赢得了虎牢之战。他崇拜柱国和北赵江泾的刺史,成为左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担任凉州都督,迁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贞观十八年(644年),担任行军总管,俘获叛归突厥的雁栖王。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拜昆丘道副总管,跟随阿斯那社尔进讨龟兹。留在延城时,被龟兹国相那利袭击,以身殉国,被安西都护送。
[img]93682[/img]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郭孝恪年轻时有着不同寻常的抱负,但他的父亲和兄弟因为不生产而被视为流氓。隋末,郭孝恪带领村里数百人投靠瓦岗军首领李密。李密高兴地让他和徐世积驻扎在黎阳(今河南省俊县)。
归顺唐朝
618年(武德元年),瓦岗崩溃,徐世积返回唐朝,命令郭孝恪奉表入朝。唐高祖封郭孝恪为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杨寨(今河南禹州)县公,让他和李世积(即徐世积,姓李)经营虎牢以东地区,所得州县也任命他们选补官员。
619年(武德二年),夏王窦建德突破黎阳,俘获淮安王李神通、李世积之父徐盖等人。李世积被迫投降窦建德,但他仍然忠于唐朝,并与郭孝恪讨论了脱身的计划。郭孝恪说:“我们应该先赢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再试图脱身。”徐世积同意了。
620年(武德三年),窦建德的妻子曹旦在河南肆意掠夺和骚扰,引起了许多附属者的不满。相州起义首领李文相和李世积成为兄弟,想杀死曹旦,投降到唐朝。出乎意料的是,事情没有发生,李世积和郭孝恪率领数十名骑兵前往长安。
建功虎牢
621年(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窦建德担心唐朝灭王世充后会危及自己,于是率军救洛阳。这时,郭孝恪说:“平定王世充指日可待。窦建德远来,粮运不便。这是他要死的日子。国王要坚守虎牢,随机应变,容易歼灭他们。”李世民听从了他的建议。
[img]93683[/img]
同年5月,窦建德和王世充相继平定。李世民在洛阳宫举行宴会,并说:“郭孝恪曾为窦建德献擒,功劳在众将之上。”因此,郭孝恪被提升为上柱国。
此后,郭孝恪历任北州(今河北清河)、赵州(河北赵县)、江州(今江西九江)、泾州四州刺史(今甘肃泾川)在任颇有政绩。后来郭孝恪入朝,任太府少卿、左骁卫将军。
都护安西
642年(贞观16年),郭孝恪担任凉州总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西州是高昌国的老都,镇兵和流放的囚犯杂居,与中原的沙漠隔绝,与朝廷的消息隔绝。郭孝恪上任后,真诚地安抚人民,赢得当地人民的心。
当时,西突厥B毗邻陆可汗,杀死沙碗罗叶护,袭击吐火罗,拘留唐代使者,入侵西部地区,并派兵入侵伊州(今新疆哈密)。郭孝恪率2000轻骑自乌骨攻击,乙毗咄咄逼人,派出处月,围攻天山县(今新疆托克逊东北)。郭孝恪击退西突厥,利用胜利占领处月公斤(即部落首领)居住的城市(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一直追赶遏索山(今乌鲁木齐西南部),收降处密兵,然后凯旋而归。
644年(贞观十八年),雁栖王龙突骑支叛归西突厥,不再向唐朝进贡。郭孝恪上表朝廷,要求与雁栖(今新疆雁栖)作战。他被任命为安西路(西州路)行军总管。他率领3000步骑出银山路,夜间袭击雁栖,活捉龙突骑支。
不久,郭孝恪回到西州,留下栗子代表国家政治。三天后,西突厥大臣屈利抽泣,率领援军赶到,囚禁栗子,命令500轻骑追赶郭孝恪。郭孝恪在银山(今新疆托克逊西)迎战,在回军前击败西突厥,追击数十英里。
[img]93684[/img]
战死龟兹
647年(贞观21年),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总经理,契德何力、郭孝恪为副总经理,征发铁勒、突厥等部10多万骑兵,讨论龟兹(今新疆库车)。
648年(贞观22年),唐军突破龟兹都城,龟兹王布失毕率轻骑西逃。阿斯纳社尔率军追击布失毕,让郭孝恪留守龟兹。不久,布失毕被俘,国相那利独自逃跑,暗示西突厥和自己的兵马超过1万人,回到郭孝恪部。
当时,郭孝科认为龟兹的剩余部分并不平坦,所以他在城外扎营,但他没有听龟兹人的建议,也没有为那利做好准备。那利秘密地与城市的士兵勾结,潜入城市,大声喊叫。郭孝科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带领数千多人进入城市,与敌人作战。
这时,城中降兵响应那利,攻打郭孝恪,乱箭齐发。郭孝恪死于战斗,率军出城。没想到,他在西门流矢而死,儿子郭待诏一起死。
唐太宗得知郭孝恪死讯,指责郭孝恪不加警戒,致死,剥夺官职。后来,他为他哀悼。唐高宗即位后,郭孝恪被追回为安西都保护和杨寨郡公。
郭孝恪:唐初名将,屡立战功,最后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