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与苏迅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后人如何评价他?

苏迅擅长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讨论流畅,笔势雄厚,有《嘉佑集》二十卷和《死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轶事典故

认墨为糖

苏迅愤怒地读书后,读书的态度与以前大不相同。据说有一年的端午节,程夫人看到他一直呆在书房里,甚至忘记了早餐,特别剥了几个饺子,甚至一盘糖,送到书房,没有打扰他悄悄离开!近中午,收拾盘子的时候,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糖盘还没动。然而,砚台周围留下了许多糯米粒。苏迅的嘴也是黑白斑点,黑色是墨水,白色是糯米粒。原来苏迅只是专心读书,把砚台当糖盘,蘸在粽子上的是墨水而不是糖。

[img]92900[/img]

编写族谱

苏松问苏迅:“三哥,你游历了这么多名山大川,能不能写点文章,让我看看这张纸上的山川有多壮丽啊?“这真的让苏迅感到困惑。他觉得满肚子都是锦绣河山,却不知道怎么吐在纸上。他不能画画,也不能写。他非常焦虑,汗流浃背。看到这一幕,苏松一笑,略转话题:“三哥,别担心。哥哥,我有一个愿望,想请三哥帮忙。苏迅忙问:“什么愿望?“我们苏家的祖先有一些起源,但自大唐以来,我们只知道眉州刺史苏的味道是我们的祖先,以后就模棱两可了。从下往上推,只知道爷爷叫苏高,曾祖叫苏虎。既然三哥喜欢周游,为什么不和一些老人聊天,然后检查别人的族谱,编出我们的苏家族谱呢?苏松慢慢地说。苏迅一听,觉得这件事做起来挺有意思的,便一口答应下来。

眉山的程家和史家都是亲戚。苏迅一问,就拿出家谱和祖先的信。此外,眉州府还有一些陈年案卷。很快,苏迅追根溯源,找到了唐代刺史苏的名字。不幸的是,这位祖先的事迹让他脸上发烫。再往前,发现了苏建、苏嘉、苏武、苏贤三兄弟,以及先秦的苏秦和苏公。这时,苏迅的兴趣越来越强烈。为了找出这些人的起源,他为自己列了一份长长的书单,并把《史记》列了出来、《汉书》和更早的《左传》、《国语》、《战国政策》被列入床前案头,读得透彻,一直读到二哥“丁忧”到期,离家上任。这时,苏迅已经停不下来了。他发现自己的心是多余的,但他的力量是不够的。他必须愤怒地学习,才能思考自己的想法。形诸文字-他今年二十八岁。

焚稿奋发

有一天,当苏迅在书房里整理他以前写的手稿时,他发现了自己的缺点,甚至对自己不满意。他们怎么能在这个世界上传播呢?于是他把这几百篇稿子都拿出房子,放在一片空地上,点燃一把火,化为灰烬。他这样做是为了坚定从零开始的决心。焚稿后,他就像放下沉重的包袱,更轻松愉快地努力学习。苏迅有时在家闭门苦读,有时四处奔波,求师拜友,一年四季忙碌,以至于后来他两个儿子的学习要靠妻子来教。

[img]92901[/img]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苏迅读了很多书,不仅精通《五经》和百家学说,还探讨了古今是非成败的道理,使自己有了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华。然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往往达到了“写一会儿就写几句话”的程度。他写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论文,受到了家乡学者的钦佩,他真的意识到了成功的乐趣。

父子成名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献,梅圣俞参与其事。他们看了苏轼的试卷,“以为异人”;也很欣赏苏辙,“也以谓不为家”,于是兄弟俩和第进士高等。当时苏轼二十二岁,苏辙十九岁。由于苏氏兄弟一起上高中,也引起了一场风暴,落后的考生表示不满,甚至怨恨。但是三苏很快就成名了。正是这样,苏轼兄弟在“士人”的“怨恨”中脱颖而出。此时,欧阳修特别欣赏苏迅的文章,被誉为“孙卿子之书”,并献给朝廷。因此,“一天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则善于天下”。许多考生,为他们的文章而奋斗,甚至学习他们简单而古老的风格。当时有句谚语说:“苏文生,吃菜根;苏文熟,吃羊肉。“也就是说,熟悉三苏的文章可以登科及第,享受财富,说明三苏的文章受到了世界的重视。

据说苏辙兄弟登科的时候,苏迅对两个儿子一举成功,但他曾经是科场的失败者。他有一种感觉:“莫道登科易,老人登天,莫道登科难,孩子捡芥末。”

[img]92902[/img]

个人作品

诗:《云兴于山》、《有马在野》、《有触者犊》、《朝日载升》、《我客至止》、《欧阳永叔白兔》、《回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

散文:《颜书四十韵》《六国论》《管仲论》《辨奸论》等。

文集:《权书》、《衡论》、《嘉佑集》、《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佑集》15卷。


与苏迅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后人如何评价他?与苏迅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后人如何评价他?

,,,

  • 历史上秦少游的妻子是谁?他与苏小妹有何关系
  • 说起秦少游妻子,大多都会想到苏小妹。事实上,秦少游妻子另有其人,并非是机智聪明三难新郎的苏小妹。记录秦少游家谱的书籍...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多近视 欧阳修与纪晓岚也在其列
  • 据《中华遗产》记载:曾经有好事者根据史料,列出了一串古代近视文化名人:有战国时期法学家韩非子,有唐代大诗人韩愈和白居...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为什么苏轼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工作?
  • 作为一名“地师级”领导,他愿意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与那里的人民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一个好的干部不是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