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队是击败德国的主力军,朱可夫是苏联军队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的杰出成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将军中是无与伦比的。从莫斯科到柏林的胜利者是苏联军队“胜利的象征”。
朱可夫1896年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1918年参加红军。在与高尔察克白军的战斗中,从士兵升为连长。1920年毕业于骑兵训练班,1925年毕业于骑兵指挥员进修班,1930年毕业于高级首长班。此后,先后担任骑兵旅长、骑兵监察部助理、骑兵第四师师长、骑兵第三军、第六军军长、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1939年6月,朱可夫调任驻蒙苏军第一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苏蒙军队成功实施哈拉哈河战役,包围日军重兵集团,粉碎日军北进的企图。朱可夫因此首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之后,一跃而成为耀眼的明星。1940年6月,他晋升为将军,并被任命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1941年1月,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成为苏军首脑。
苏德战争期间,朱可夫担任最高指挥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最高副指挥官、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方军指挥官、方军指挥官,多次参与制定战略计划,指挥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柏林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代表苏联军队接受德国投降。战后,任驻德集群总司令、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武装力量部副部长、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部长。他作风果断,有丰富的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集中大量兵力,善于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封闭。朱可夫四次获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6枚,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
苏德战争于1941年6月22日爆发。在德军包围列宁格勒的情况岌岌可危之际,朱可夫被任命为方军司令。他一进入斯莫尔尼宫,就立即停止了研究撤退计划的会议,无情地更换了两名集团军司令,逮捕并处决了一些擅自撤退的军官。他迅速制定了守城计划,建立了深入的防御体系,最终打破了希特勒试图夺取“十月革命摇篮”的梦想。
从1941年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德军从西部迂回,直奔莫斯科。10月10日,朱可夫任命西方面军司令员保卫莫斯科。朱可夫知己知彼,预计墨守阵规的德军也将采取强攻两翼、分进合击的战术。因此,他特别注重两翼的防守,并在紧急情况下掌握一些军队从前支援翼侧。11月15日,德军以51个师180万人向莫斯科发起总攻。朱可夫指挥若定,冷静应战,只用一线部队对抗敌人而不用预备队。保守的德国军队确实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两翼部队苦战时,正面部队一动不动,使朱可夫能够移动正面部队到两翼对抗德国军队。12月13日,红军击败德国两翼,使希特勒损失50万人,打破了法西斯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战争进程的基本转折奠定了基础,朱可夫也出名,甚至“与朱可夫作战的德国人承认他是苏联和俄罗斯将军中最大的天才”。
1942年夏天,不甘心失败的希特勒试图利用第二战场尚未开放的机会在南翼发动进攻战,斯大林格勒处于危急之中。此时,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最高副统帅,并被派往顿河前线了解情况,提出战略决策。经过实地考察,朱可夫与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反复讨论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方案:坚持斯大林格勒,在这里紧紧牵制德军第六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苏军各后备集团军成立后,将实施战略反包围,全部歼灭。这是一个大胆的冒险战略决策,关键在于斯大林格勒守军能否坚持大反击。战争实践证明了这一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斯大林格勒战争的胜利成为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从那时起,德国军队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并开始走下坡路。
朱可夫有着高超的指挥艺术,他多谋善断,有着远大的战略眼光。当他率领军队直接进入希特勒的巢穴柏林时,他辉煌的战功达到了顶峰。
一九四五年春,对德的最后一场战争开始了。而且奉命直捣柏林的是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面军。为了实施这场不寻常的战斗,朱可夫要求部队做好特别仔细的准备。为了出人意料地获胜,他决定打破常规,改变过去的旧方法,从早上准备炮火开始。他计划在黎明前两小时实施夜间冲击,并利用140盏探照灯的突然照射吓唬敌人。
1945年4月16日4时,朱可夫下令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发动进攻;4月18日上午,他征服了泽劳弗高地,打开了“柏林之锁”;4月20日,突破柏林郊区的德国防线;第二天,朱可夫的三支集团军突破市区;4月30日15时50分,朱可夫下属的两名士兵将红旗插入国会大厦。
朱可夫的故事:苏军[胜利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