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85年,郑国输给楚国进攻,向晋国求助。晋将栾书奉命救援,使楚军退兵回国。
后来栾书率军攻打蔡国,蔡国急忙向楚国求助。楚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领兵去救蔡。
晋将赵彤和赵括向栾书请战,准备率兵攻打帮助蔡的楚军。此时,栾书的下属知庄子、范文子和韩献子阻止了他们与楚军的战斗。如果他们赢了,那就不光彩了。如果他们输了,晋军会感到羞愧,所以他们建议收回军队。栾书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军队中有人对此持异议,认为有11人协助栾书,只有知庄子等三人主张征兵,而主战的人占多数,所以要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行事。
栾书回答说:“正确的意见可以代表大多数人。知庄子是贤人,他们的正确意见可以代表大多数人的想法。”于是他下令退役回国。
两年后,栾书率兵攻打蔡国后,又想攻打楚国。在分析了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具体情况后,他建议栾书暂时不要攻打楚国,而是攻打沈国。栾书再次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栾书能正确听取下属的意见,时人称赞栾书从善如流(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一样,快速而自然)。
春秋战国从善如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