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中元节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的习俗活动

中元节起源: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一种道教说法,“中元”起源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死人节和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7月十五日为中元,10月十五日为下元。”那么中元节有哪些活动呢?

中元普渡

中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节日。很多人会在旧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三日之间,选择日期举行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祭祀活动,安慰世界上所有的鬼魂,祈求全年的平安与顺利。更隆重的人,甚至邀请僧、道诵经作法超越亡魂。在此期间,有人会邀请藏菩萨、眼连尊者等佛像放在高台上,或者请艺术家扮演驱魔神钟馗(有的请艺术家操纵钟馗的傀儡),以消除死者死亡的愤怒。

祭祖

阴历七月十五日祭祖节,简称“七月半”祭祖节。盛夏已经过去,秋凉才刚刚开始。人们相信祖先也会在这个时候回家探望子孙,所以他们需要祭祖。祭拜仪式通常在7月底前的晚上举行,而不限于特定的一天。平时要祭拜祖先,一般不动祖先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要逐一邀请祖先的牌位,恭敬敬地放在专门用于祭祀的供桌上,然后在每位祖先的牌位前插上香味,每天早上、下午、昏昏欲睡,供三次茶饭,直到7月3日送回。有祖先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按照年龄和年龄的顺序,向每一位祖先磕头,默默祈祷,向祖先汇报,请祖先审视今年的言行,祝福自己平安幸福。送回去的时候,烧纸钱的衣服,叫烧包衣,或者佛教或道教的超度法。中元节是江西、湖南部分地区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中元节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的习俗活动

祭祀土地

7月15日,祭祀土地和庄稼在人们中也很流行。把供应品撒进田里。烧纸后,用五色纸切成碎片,缠绕在作物的耳朵上。据说它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秋季的丰收。有些地方还必须去后土庙祭祀。定襄县民俗把麻谷挂在门头。

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庆祝鬼节。但是人鬼有别,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暗,让人想起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在那里沉沦。上元灯在陆地上,中元灯在水中。今天的河灯已经成为一项快乐的活动。根据佛门的盂兰盆会仪式,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重要。在民间中元节活动中,放灯更为重要。

河灯又称“荷花灯”,一般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中,让它漂流。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话是这一习俗的最佳注脚:“7月15日是鬼节;死去的冤魂怨恨鬼魂。他们不能生孩子。他们在地狱里徘徊很痛苦。如果他们想生孩子,他们找不到路。如果一个死鬼在这一天托着一盏河灯,他将不得不托生。从阴到阳的这条路大概很黑,没有灯就看不见路。放灯是件好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死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元节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的习俗活动中元节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的习俗活动

,

  • 舞火龙是哪个节日活动?舞火龙是怎么来的?
  • 舞火龙是广州市白云区石马村、清湖村、平沙村、夏茅村、大朗村、江村,每年农历8月15日(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据说跳...

  • 什么节日要放河灯?河灯的作用是什么?
  • 河灯,又称荷灯,是一种中国民间祭祀和宗教活动,用于悼念逝去的亲人,祝福活着的人,常在每月的第一天、第十五天和死亡的禁...

  • 古人是怎么过中元节的? 现在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 中元节始于古代。到目前为止,中元节的普及是最重要的节日方式。那么,古人是如何庆祝中元节的呢?它比现在更宏伟还是仪式更...

  •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 中元节各地的习俗大盘点
  • 中元节各地的习俗: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的名字起源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

  • 除了中元节,你还知道什么?介绍中国三大鬼节
  • 说到中国的三个鬼节,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中国的三个鬼节是指...

  • 什么是寒食节? 历史上的寒食节是怎么来的?
  • 寒食节简介: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两天,“百五节”。是日初的节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