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青龙偃月刀是关羽使用的武器。书中描述了青龙偃月刀重82斤(相当于现代49.2斤左右),又称冷艳锯。关羽用它杀死了许多武将,后人也称青龙偃月刀为关刀。关羽被杀后,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杀了潘璋,为父亲报仇,夺回了青龙偃月刀。因此,关羽和青龙偃月刀被视为相互象征。但这把几乎不可战胜的偃月刀只是罗贯中的演义故事。关羽在历史上真的有过这样一把刀吗?
武圣关羽,一个义词,被认为是一个天堂的人。在后人的描述中,青龙燕月刀几乎与关圣人相伴。可以说,人与刀完全融为一体,刀已成为关羽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人。
传说世界上第一个铁匠只选择满月之夜来打造青龙偃月刀。快完工的时候,突然风起云涌,从空中滴了1780滴血。根据当地术士的分析,那是青龙的血。@ 以“青龙偃月刀”为名,青龙偃月刀要杀1780人。
在小说中,对青龙偃月刀的描写更是登峰造极。比如《三国演义》第一次,说到刘关张拿到1000斤铁,关羽打造了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又有一种奇怪的“冷艳锯”。虎牢关三战吕布有诗说:“战争没有胜败,阵前惹恼了关云长;青龙宝刀霜雪灿烂,鹦鹉长袍飞蝴蝶。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一起成了关羽的识别标志。乘雪破羌兵时,还安排了一段“我看到云中隐约有一个将军,脸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铠,提青龙刀,骑红兔马,手足美胡子”。情节是多么神圣,让关羽的威武形象逐渐深入人心。
不仅如此,《三国演义》还围绕青龙偃月刀设计了许多精彩的情节,如挑锦袍、单刀赴会、失刀夺刀等。青龙偃月刀似乎比关羽出现在小说中更长。
青龙偃月刀说得这么出神入化,真的是关羽的武器吗?根据史料研究,小说和传说中提到的三国名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当时没有这样的东西。真正的青龙偃月刀是唐代出现的武器。关羽燕月刀的名字出现在北宋的《武经总要》中。这是当时著名战士自制突出自己的武器。这种刀属于重型武器,在日常武术练习中使用,但基本上不需要战斗,它太重,不使用灵活的战斗。
宋朝龚圣和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写道:“大刀关胜,岂云长孙?云长义勇,汝后昆!“这意味着关羽用大刀的形象已经存在,青龙偃月的形象只有在平话艺术家塑造后才酝酿出来。后来《水浒传》的大刀关胜是根据关羽的形象来的。而且在《三国志平话》中,关羽还用刀参加了“三英战吕布”:“第三天,吕布又抽战,诸侯出寨,与品布作战。张飞出马持枪。张飞与吕布交战二十合,不分胜败。关公愤怒,纵马轮刀,二将战吕布。先主不忍,使双股剑,三骑战吕布,大败,西北上虎牢关。”
事实上,关羽是否用刀作战一直是一个问题。《三国志》说:“曹公使张辽和关羽成为先驱。羽毛看到了良好的指挥权,马刺在众多人中很好,斩首。”陈寿的“刺”让人们有很多问题。如果是刀,它应该是“劈”和“砍”。
汉末,虽然有骑马用刀作战的人,但他们都使用短兵器-环首刀。在战场上战斗,“环首刀”这种专门用于砍伐单刃厚背的短兵器,具有很大的结构优势。三国时期,各国军队大量生产环首刀,并采用了炒钢、百炼钢、淬火等两汉以来的钢铁生产技术。据《太平御观蒲元传》记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命令“蒲元”这把人造刀。蒲元在斜谷开始工作。为了制造一把好刀,他还特别指定使用蜀江河淬火刀片。这把3000把刀非常好,被称为“神刀”。南朝梁陶洪景在《剑记》中描述,孙权在黄武五年(226年)造了十把剑和一万把剑。由此可见,此时的剑已经成为一种奖励武器,而刀则是士卒的实战武器,一造以万计算。如果关羽用刀,应该是这种短兵器。
那为什么后人一定要给关羽安插一把青龙偃月刀呢?北京大学博士杨自然说:“在清朝,封印给关皇帝是一个26个字的头衔。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伟大的武术圣人必须有一个称手的武器,不是吗?也许青龙燕月刀的形状看起来很霸道。有了历史上的一些传说,它对明星的影响也可能更加显著。我认为关羽应该从清朝开始就成为一个定制的青龙燕月刀。“这样,后人专门为关公配备了一把超越时空的青龙偃月刀,以塑造关公的威武形象。在后人眼里,被称为武圣的关公的形象确实是“高大全”。人们故意想出“青龙偃月刀”这样的说法,以表达对关公的敬意,这并不难理解。
真正的关羽用什么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