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督是唐朝政府主管的教育机构,驻扎在长安市的务本坊。国子监督制度不是固有的,也不是不变的。它在唐高祖到中宗时发生了几次变化,最终在唐中宗龙的第一年成熟稳定,持续了1000多年,直到清朝。
唐代大学在唐玄宗增加了一个广文馆,但唐代大学一般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和计算学。这六所学校都隶属于国子监督管理局。它是唐政府主管的教育机构,驻扎在长安市的务本坊。
国子监制度不是固有的,也不是不变的。它是唐高祖时期的国子学,隶太常寺。到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国子学独立于太常寺,为国子监。唐高宗时,首先将国子监改为司成馆,然后将其恢复为国子监。到唐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再改国子监为均监。武则天崩,唐中宗即皇帝,随后又恢复为国子监。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国子监管制度终于成熟稳定,持续了1000多年,直到清朝。清末废除科举,大学校出现在学校,国子监管只掌握了文庙的开放仪式。到中华民国,蔡元培以教育部取代清朝学术部为首任教育总裁。
公元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在国子监立孔子庙,向圣人致敬。唐也有二石经立国子监,一是唐玄宗写的台石孝经,二是唐文宗支持制作的石经,供学生学习。黄巢攻掠唐长安,孔子庙全是灰烬,只有巨碑才能保存。韩建缩建长安城,当弃就弃,但他将台石孝经移入,以免其废。几年后,刘迅在长安执政,并将开成石经移入。这两座巨碑现在是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国子学是唐代最高的大学。有5名国子博士、5名正品、5名助教和6名助教。普通人的孩子有进入中国儿童学习的想法。国子学院的招生人员,包括三品以上的子孙,如果是二品以上的曾孙、勋官二品的儿子、县公、京官四品,都有三品勋章的儿子。显然,他们都是贵族。它以儒家经典为作业。
[img]85263[/img]
太学也是唐代最高的大学。有6名太学博士、6名正品、6名助教和7名正品。太学学院招生人员,包括五级以上子孙,五级官员亲若三级曾孙,三级以上有封子。大多数外国学生都在太学学习。所有高丽、百济、新罗、日本、高昌和吐蕃的学生都曾在斯里兰卡学习。儒家经典也被用作作业。
四门学校属于高等院校,有6名博士生、7名学生、6名助教和4名学生。四门学院的招生人员,包括勋官三品以上的无封儿子,四品有封儿子,七品以上的儿子。普通人的儿子和有奇才的人也可以进入四门学校。儒家经典仍然被用作课业。
律学是一所培养司法人才的学校,有3名医生,从8个产品,1名助教,从9个产品。律师事务所的招生人员是八个产品以下的儿子和普通人的青年。
书学是一所培养书法人才的学校,有2名博士生和1名助教。书学院的招生人员都是普通官员的儿子和普通人的聪明青年。
计算学是一所培养天文学和数学人才的学校。有2名博士生和1名助教。计算学院的招生人员也是普通官员的儿子,也是普通人的聪明青年。
广文馆也属于唐代的高等院校,有4名博士生、6名产品、2名助教和7名产品。在这里,我们专门培养进攻国子学士科的帅哥,普通人的儿子是免费的。
唐朝近300年,不同阶段的招生人员不同。唐太宗时,有3260名学生,唐玄宗时,有2210名学生。安史之乱后,学生人数急剧下降,反映了社会的兴衰。一般来说,四个学生人数最多,有500名学生,书籍学生人数最少,有时只有10名学生。14岁以上,19岁以下,律学可放宽至18岁以上,25岁以下。
国子监的主要职务是:祭酒1人,从三品,司业2人,从四品下,成城1人,从六品下,主簿1人,从七品下,录事1人,从九品下,府7人,历史13人,亭长6人,掌固8人,典学18人,庙干2人,大成4人,编制相当简单。虽然国子监祭酒不如三省六部重要,但这个职位掌握了儒家训练的政策。
韩愈是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一生中多次用事国子监,他的经历显然带着这个教育机构的幽情。
34岁时,他去了长安,必须授予四名博士学位。素怀救世之思,也希望富贵,工资薄的岗位难以养家,使他郁闷不已。然而,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敢于把自己当老师。感觉17岁的李蟠坚持执弟子之礼,他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业,如此而已。“举一反好为人师,震动朝野,有士侧目,有士骂,但韩愈的弟子越来越多。几年后,他迁监察御史。
39岁时,他授权知国子博士参军江陵法曹。不幸的是,他很快回到长安,陷入了官场是非的漩涡,所以他邀请司东都去洛阳。两年后,韩愈担任国子博士,但洛阳的国子监督非常冷清。
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韩愈迁都官员外郎,但仍司东都,居洛阳。到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必须授予外郎,欣然奔长安。不幸的是,他改为国子博士,以妄论华州刺史。在这段时间里,他做文章自嘲,轻放其箭射宰臣。有些观点已经是格言了,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他说:“动而得诽谤,名也随之而来。所有这些都特别耐人寻味。
53岁的国子监祭酒。由于韩愈在长安的影响,国子监的生员们非常高兴,有人兴奋地说:“韩公来祭酒,国子监不寂寞!韩愈长国子监虽然只有几个月,但他很清楚问题所在,于是进行了适度的改革。对太学来说,他要求常参官八品以上的儿子允许进入。对于四门学,他要求长安500英里以内有才华的年轻人进入,没有资荫。非贵族之子一旦放宽入学资格,就有机会晋升。此外,他还要求为普通人的儿子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武本坊北至皇城,南至崇义坊,西至兴道坊,东至平康坊。有一条水渠从它的南面流过,从它的东面流过。想起武本坊,一定是木茂草丰。宋敏试图调查,指出其南北纵向约350步,东西横向约450步。今天的考古测量显示,它的南北500米,东西700米,面积35万平方米。
武本坊有进奏院、先天观和几座公侯宅院,都在东部,约占其坊的一半。武本坊也有国子监督管理局,在西部,约占其坊的一半。
唐代国子监的遗迹。它现在是西安市永宁门以外,长安路北段偏东的地区。数据显示,务本坊位于东后地与文艺路之间,因此,国子监的方向可以知道。不幸的是,反复相问,多不知道有东后地。终于在国槐下遇到了一位老人,他指出东后地是仁义村。借光从西向东走,都是高层建筑,包括世纪金花时代广场、香港宏信国际花园、大使级大厦、嘉仕堡国际大厦。它们都在地上戳天,看上去又强又霸。没有痕迹,没有感觉,所以犹豫在森然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下,心被感动了,想提出建议,请西安有关部门于斯立碑,注明:唐长安大学在这里。花一点钱,就能储存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亦乐乎!
唐中宗时期,国家子监制度成熟,延续至科举清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