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需要一尊国像,就像李克寻求建议一样。李克没有正面回答魏文侯的问题。相反,他提醒魏文侯:“看着自己的亲人,看着自己想要什么,看着自己想要什么,看着自己想要什么,看着自己不想要什么。根据这五个方面,比较魏成和翟修的性格就足以确定谁更适合做国相,哪里还需要问我!”魏文侯立即醒悟,说:“请先生回去休息。我的国家已经决定了。”
孔子在经历了“以言取人,失去宰予;以貌取人,失去儿子羽毛”的教训后,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认识人的方法。孔子有两种认识人的主要方法:一种是“听他的话,看他的行为”(《论语·公冶长篇故事》);二是“视其@ 观察其原因,察其所安”(《论语·为政篇》)。
“视其@ 观察它的原因,观察它的安全是什么意思?学者杨伯君的解释是:“检查一个人交的朋友;观察他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方法;了解他的情绪,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此外,有人把“看它”理解为“看他为什么这么做”,把“看它为什么”理解为“看它为什么做”,把“看它为什么”理解为“看它为什么在哪里”。应该说杨伯君的解释比较准确。孔子在这里强调,认识一个人不仅取决于他交什么朋友和做事的方式,还取决于他的心理状况,以及他的言行是否一致,这样他就可以理解这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
[img]84443[/img]
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战国时期,魏国人李克提出的“五视法”是对孔子观人法的继承和发扬。
根据资治通鉴周纪一的记载,魏文侯对魏成或翟黄为相的使用犹豫不决,于是征求李克的意见。魏文侯对李克说:“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要从魏成和翟黄两人中选一个作为国相,你觉得哪一个合适?“李克没有正面回答魏文侯的问题,而是提醒魏文侯说:“居视所亲,富视所与,达视所不为,穷视所不为,穷视所不取。从这五个方面比较魏成和翟黄的行为,就足以确定谁更适合当国相,哪里可以问我!魏文侯立即醒悟,说:“请先生回去休息,我的国相已定。”
翟黄落选不服气
回去的路上,李克经过翟黄家门口,翟黄问李克魏文侯决定谁来当国相,李克说:“一定是魏成,不会是你的。翟黄愤怒地说:“我推荐西河守吴起;国君担心叶很难治理。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讨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赢得中山后,他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治理它。我推荐先生;国君之子找不到合适的师傅。我推荐屈侯福。有什么比不上魏成的呢?”
李克说:“我知道国君会任命魏成为阶段。虽然魏成吃了几千钟,但他的财富是90%。他花在为国家拜访圣人上。他从东方得到了三位专家:卜子夏、田子芳和段干木。国君把他们当作老师,你推荐的五个人把他们当作臣民。你怎么能和魏成相比呢!”李克的话说服了翟黄。
李克“五视”观人法的意思是:平时在家看他怎么对待亲人,有钱的时候看他把钱花在哪里,贵的时候看他推荐谁,穷的时候看他什么都不做,穷的时候看他什么都不拿。魏成和翟黄都是有钱人。根据李克的提醒,魏文侯通过“富视他所与,贵视他所”来比较魏成和翟黄,最终确定魏成是国相。
启示:李克的“五视”观人法具体易掌握,虽然简单却极其深刻。运用“五视”观人法,可以理解一个人的道德、道德、抱负、价值观、人才观等内涵。
魏文侯择相:李克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面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