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解密:为什么晏子拒绝成为国君齐景公的女婿?

如果你想从春秋时期的齐国君臣中排出一对最好的搭档,那就是齐景公和晏子。在古代文献《晏子春秋》中,有很多关于他们君臣的奇闻异事,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晏子拒绝做齐景公的女婿。

巧合的是,齐景公是一位非常困惑和喜欢玩耍的国王,而严子是一位非常体贴和聪明的大臣。君主和大臣在性格上有很强的互补性。每当齐景公在玩小脾气时犯错误时,严子总是巧妙地让国王通过其他方式知道自己的错误。让你知道错误,纠正错误,不要让你丢脸,这是非常合适的。

@ 齐景公在晏子的帮助下,先后改正了自己的大部分错误。

对此,齐景公自己也很清楚,他很清楚晏子在自己乃至整个齐国中的作用。没有他,齐国早就沦为三流国家,整天被欺负。

@ 齐景公总是以各种方式感谢晏子的无私奉献—增加工资、封地,甚至赠送自己的女儿(虽然他不想要)。

在这里,我们还应该特别赞扬燕子同志。在那个三妻四妾盛行的时代,作为东方大国齐国的相国,他自始至终都陪伴着他的已婚妻子。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娶两个房间和包二奶。他的生活方式也很体面(他整天忙于政治事务,估计没有时间)。

然而,巧合的是,此时齐景公正好有一个刚成年的女儿,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齐景公觉得燕子很好。虽然他很矮,但他很体面,智商很高。他当然不会对女儿不好。

于是,齐景公决定把女儿的一生大事托付给晏子,尽管晏子的年龄和自己差不多。

[img]116956[/img]

为此,齐景公花了一天时间去了燕子的家。当然,对于这种孩子的爱,除了媒人,一般女人不会直接说,好像她的女儿不能结婚,更不用说齐景公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了。

但对齐景公来说,他与晏子的关系早已超越君臣,就像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一样。

喝了三轮酒后,晏子喊着妻子,让她给国君倒几杯酒。

妻子退休后,齐景公假装迷迷糊糊地问晏子:“刚才那是你的妻子啊(其实他以前见过很多次)?”

晏子说,刚才那个是自己的槽糠之妻。

齐景公笑了笑,说这个女人太老太丑了,根本配不上他的相国!

说完,齐景公等着晏子的回复。但是,晏子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看见晏子只笑不说,齐景公只好说出自己刚才想说但没说的话。但这句话一出口,严子就彻底惊呆了。

齐景公说,他有一个女儿,现在刚长大,年轻漂亮,他打算把这个女儿嫁给他,做他的第二任妻子!

注意,齐景公说这话的时候,是用肯定的语气说的。也就是说,我已经决定这件事了。我是来告诉你的,不是来和你商量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和国君攀上亲戚,真的是上辈子的福气,更别说国君主动把女儿给自己了。如果不是偶然现象,那一定是你祖坟上冒着烟,很浓。

然而,晏子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喜悦,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想要这样的好事。相反,当他听到齐景公说的话时,晏子突然站了起来。

令齐景公十分困惑的是,晏子并没有起身感谢自己。只见他犹豫了一下,急忙向自己鞠躬。

燕子说,虽然她的妻子现在又老又丑,但她曾经年轻漂亮(需要研究),毕竟,人们是他们的头发妻子,把她的生活给自己,和自己生活这么多年,经历这么多起起落落,真的不容易。

停顿了一会儿后,燕子接着说:他已经习惯了两个人的生活这么多年了,心里不能容忍第二个女人。如果国王坚持嫁给他的女儿,如果他忽视了公主,那肯定是错的;但如果他喜欢公主,忽视他的头发妻子,那就是一个无耻的人,国王你肯定不会喜欢!

于是,在晏子婉言谢绝的情况下,齐景公不得不放弃把女儿嫁给他的想法。


解密:为什么晏子拒绝成为国君齐景公的女婿?解密:为什么晏子拒绝成为国君齐景公的女婿?

,,,

  • 古代名司机:晏子司机趾高气昂 遭妻子批评后改过
  • 宋代徐锴对“御”字的解释:“御,解车马也。”要不要拿驾照?虽不作硬性规定,但在正式上路之前,古代的司机们,还是要经过专门培...

  • 解密:齐景公和名臣晏子开玩笑为何挨批?
  • 话说一年冬天,齐国临淄地区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平地积雪有一尺多深,但仍不见天空有要放晴的意思。 临淄城内还好说一点儿,...

  • 齐国人民在哪里:唯一一个把母亲埋在宫里的平民
  • 自古以来,许多皇帝就建造了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以展示他们的伟大成就。这些项目往往是高大而宏伟的装饰。晚年后,他们将建造...

  • 解密:著名大臣晏子在留给孩子的遗书中写了什么?
  • 公元前500年,为三位国君(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服务、齐国相国晏婴为国出力50多年,终究决定回家养老。 是的,年龄不饶人...

  • 齐景公离宫遗政17天 宰相晏子怎么说服他?
  • 君王也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脾气,那么晏子怎么能全服玩气的齐景公呢? 春秋时期,齐景公是一位贤德君主,但这位国君也有一个...

  • 为什么吴起不能当丞相,看他是怎么输的?
  •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在谈到吴起没有成为总理之前,我们需要解释一下。他最终成为楚国的总理。这篇文章是关于在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