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误读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在最近的许多媒体报道中,提到长城东起点,出现了几个不同的版本,有些辽宁虎山长城是明朝长城东起点,也有秦皇岛老领导作为起点,过去的教科书大多清楚地写道:明朝长城东起山海关到嘉峪关……那么,明朝长城东起点在哪里呢?为什么会有多个版本和声明呢?

明代万里长城 “东山海关,西嘉峪关”,过去一直是人们的共识,甚至教科书介绍长城也明确写道:“山海关是明朝长城的东起点,位于秦皇岛东10多公里,古称榆关,又称临陆关,明朝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因其山海,故名山海关。“事实上,从山海关北部到鸭绿江,还有1000多公里的明长城,属于明朝九镇之一的辽东镇。为什么这段长城被遗忘了?它是什么时候从地图上擦掉的?

这是因为清代实行的“封禁政策”。清都北京后,为了保护祖先的“发祥地”,限制汉蒙古人进入盛京东部,然后在原辽东长城等防御设施的基础上,即“柳绳”作为墙,作为禁区标志,在山海关设置边缘卡,因此在记录和地图上逐渐取代辽东长城。辽东部分明代长城,不仅其建筑本身被改为清“柳条边”,而且在清代出版的书籍中也被删除。例如,清康熙年间出版的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附图中,只有“柳条边”,而不是明代辽东长城。清乾隆年间出版的《盛京舆地全图》,明代辽东长城没有任何痕迹,只画了“柳条边”,在左下山海关附近的一小段长城上标明了长城东端的起点。

不过,根据《明史·兵志》记载:“终明之世,边防十分沉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绵千里,分地守卫。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初设,继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又称二镇,是九边。也就是说,万里长城“东起鸭绿”,东部第一军镇辽东镇,管辖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长城。自1990年以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织人员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最终在鸭绿江畔的虎山村和虎山发现了墙台和长城遗址。2009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发布了明代长城资源调查数据——辽宁虎山东起(东经124°30′56.70″北纬40°13′19.10″),西至甘肃嘉峪关,首次确认长城东部起点不是山海关。

误读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虎山位于丹东市城东15公里的鸭绿江畔。明代被称为马耳山,平地孤耸,地势险峻。虎山长城建于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明巡抚都御史王之浩登监虎山要塞时,曾写过《登马耳山望朝鲜》一诗。

从经度来看,位于东经119度47分的老龙头无疑比虎山长城“西”多了。但是,为什么老龙头在山海关、秦皇岛等多个旅游景点的介绍以及老龙头景点的门票上写着“老龙头是明朝长城的东起点”?这显然是因为过去人们对长城的认知。作为山海关向东延伸至渤海之滨的老龙头,比山海关“东”5公里。长城就像一条巨龙,横跨群山,在这里把头伸向大海,故称老龙头。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老领导由蓟镇总兵戚继光主持建造。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为一体的军事防御体系,由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澄海楼组成。因此,确切的表述应该是:老龙头是“明长城入海”,也是明长城东部的海上起点。


误读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误读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 为什么清朝康熙皇帝要废除长城?只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
  • 长城就像一条游龙,横跨东西数千英里,位于北方广阔的草原和数千万亩的耕地之间。虽然它已经成为历史遗迹,但它是中华民族...

  • 秦始皇在大败匈奴的情况下,秦始皇大败匈奴 秦始皇为什么要修长城?
  • 历史上,秦朝将军率领大量军队与匈奴骑兵作战。清朝刚刚统一了全国,士兵们士气高昂,一举击败匈奴。其余的匈奴人只能在沙漠...

  • 明朝用什么材料建造长城? 为什么还坚不可摧?
  • 明长城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1796年,英国帕克用泥灰岩烧制了棕色罗马水泥;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约瑟夫·阿斯...

  • 为什么秦始皇修长城劳民伤财? 也不派兵攻打匈奴。
  • [img]603157[/img] 在今天的内蒙古河套地区,公元前215年。 秦朝将军蒙田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猛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

  • 哪个朝代和时期是封建社会首次开发西部大开发的?
  • 汉长城遗迹分为南北两线。现代学者大多称北方为“汉外长城”,南方为“汉内长城”。这两座长城大多经过草原,没有危险,没有石头...

  • 历史上,每个王朝都会修建长城 为什么清朝没有建造呢?
  • 不知道:为什么清朝没有修建长城的读者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往下看~ 长城自秦朝以来一直是中国特有的标志。早年秦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