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周武帝灭佛:及时挽救中国政教统一之路

“温情脉脉”教派与王权斗争

自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来,中国北方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在镇压汉人等各族劳动人民的同时,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都在努力利用佛教和道教来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所以,佛、道二教在中国北部广泛传播。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末年,仅首都洛阳(今洛阳市东北12公里)就有500多座寺庙。神龟元年(518年),“寺夺民居,三分一”。武泰元年,(528年)河阴之变,王公朝士多死,“其家多舍宅以施僧尼,京邑第舍,略为寺庙。“到东魏末年,略而计之,全境有三万多座寺庙,僧尼达二百万。在北魏、东魏时期,道教也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道观、道士之教远不如佛寺、僧尼。

北齐时期,首都叶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20公里漳水)也是佛教的中心。根据《历代三宝记》记载:城内寺庙4000座,僧尼共8万人。东魏末年,全境寺院和僧尼数量不减。由于佛教受到最高统治者的尊敬,提供了各种优越的条件,许多著名的僧侣出现在东魏和北齐,如惠光,在东魏统一,在北齐统一。他们是南方地理学派(叶都)的先驱,也是四分律师的祖先。慧文是天台宗的祖先。他继承和发展菩提达摩的禅宗思想,被誉为中国佛教最具影响力的禅宗第二祖师。到了隋唐,慧光、慧文、慧可的佛教思想,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派——华严宗、天台宗、禅宗。

然而,佛教和道教力量的扩张不仅损害了政府的税收、兵役和兵役,也阻碍了世俗地主经济力量的扩张。佛教“捐六亲,舍礼义”,以及佛道的虚幻想说,都成了儒生的攻击目标。从维护中国正统文化的立场出发,他们极力攻击和贬低佛教和道教。刘昼说:“佛是疫胎之鬼。""樊逊又走了一步。《北齐书·樊逊传》:当天保五年(554年)文宣帝询问他对佛教道教的看法时,逊回答说:道教的“玉简金书,神经秘录,三尺九转的奇迹,江雪玄霜的差异,淮南成道,狗吠云中,子乔得仙,剑飞天,都是虚的说法,海枣的说法,求之如风,学之如捕影。...末叶已来,大存佛教,写经西土,画像南宫。昆池地黑,以为劫烧之灰;春秋夜明,称为降神之日。法王自在,变化无穷,把世界置于微尘,纳须弥于小米。覆盖本虚无,示诸方便。...宁有改形易貌,有异生人,肆意放纵,还有同样的俗物他称僧、尼、道为“左道怪民,也何疑沙汰。只有在最高统治者的保护下,北齐佛教和道教的发展才没有受到影响。

[img]84052[/img]

佛教在西魏和北周也很受欢迎。玉文泰相信佛教。他的继承人,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玉信佛更虔诚,所以佛教在其境内长盛不衰。此时道教也在迅速发展壮大。当时,“僧衣(指僧尼)之众,参半于平俗;黄衣(指道士)之徒,数过正户。“虽然佛教和道教是统治阶级和人民的工具,但这么多僧侣、尼克斯和道士没有为政府纳税,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这对北周来说确实是一个严重的损失。寺庙和道观地主不仅在经济上与政府和世俗地主发生冲突,而且在思想上也与遵守儒家理论的当地医生发生冲突。佛教和道教也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地位而发生冲突。

周武帝宇文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主,最注重儒术,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据《广弘明集》卷七《叙列代王臣滞惑解》载言: 天和二年(567年)蜀县公卫元嵩写道:“国治不浮图,唐、虞无佛图而国安,齐、梁有寺舍而失。大周启运,远慕唐,虞之化,宜遗齐,梁之末法。他的意见深受周武帝的赞赏。

这时,道士张宾也上书请求废除佛教。因此,周武帝召集群臣、名僧、道士讨论三教的优劣。旨在降低佛教的地位,先定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然而,当时掌管朝政大权的是相信佛教的大冢宰宇文护人员,他们没有表示同意。此外,道安、鲶鱼和其他书籍诽谤道教。因此,尽管经过多次讨论,三种宗教尚未定位。建德元年(572年) 周武帝朱宇文护,始掌朝政大权。第二年12月,又召集群臣、道士、名僧辩论,始定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由于名僧、僧猛、静慈、道积等奋起奋斗,极力诋毁、排斥道教,再次使这一排名未能付诸实践。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周武帝再次召集大臣、名僧、道士进行辩论。会上,佛道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据《续高僧传·智炫传》记载,智炫在辩论中击败道士张宾,周武帝为道教保护短,斥佛教不净,智炫回答:“道教不净尤其!”

这一次,武帝只想罢斥佛教。由于道教迷信的方法和虚伪的教义,经道安、甄弯、智炫等人的曝光已经完全暴露出来。因此,他下令“断佛道二教,经如悉毁,罢沙门道士(即僧尼),并命令归还人民。”诏书发布后,立即实施。“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蓝都是俗宅,沙门都是白衣。”

今年6月,武帝下令建立通道观。使“圣哲微言,圣贤典训,金科玉篆,秘密玄文,养黎元,扶成教义者,宜弘解,一贯之。”通道观共有120名学士,都是儒、道、佛的名人。

他们的任务是研究三教哲学,探索宏深的“至道”和神秘的理极,达到弥合三教差异,使“战无不胜”的目的。

建德六年( 577年)北齐灭亡后,周武帝多次召集叶城新殿著名僧侣解释尊儒佛的原因和意义。与会的500名僧侣沉默不语。只有惠远明确反对,威胁阿鼻地狱。佛教徒任道林也上书反对毁佛,以因果报应恐吓。周武帝说他不是五胡,不想相信佛陀。在权衡了得失之后,他最终决定在齐国境内灭佛,寺庙等“还可以毁掉”,于是,整个中国北部的佛教都被禁止了。

周武帝这次彻底摧毁了佛陀。据《房录》卷11记载,当时“摧毁了几百年前山西东官私建造的所有佛塔,扫地。刮圣容,烧经典。八州寺(出)共4000座,给王子,充当宅第。三方释放减少300万,全部复军民,归编户”。

虽然周武帝灭佛的目的和魏太武帝一样,都是为了扩大财力,巩固政权,但方式和方法不同:第一,这次灭佛是经过多次辩论后进行的,各方面都有思想准备。第二,这一次,没有采取坑杀僧、尼、道士、捣毁寺庙、观察的做法,而是把寺庙、观察给王公,让僧尼等作为编户。对于那些著名的僧侣、道士,或者作为政府官员送到渠道观进行研究,或者任命官职,如昙花光禄医生、洋川太守法、岐山县普旷等。@ 方法比较温和。

北周政府不仅获得了大量寺庙财富,还获得了近300万编民,使生产日益发展,“租、调年增、兵师日盛”。因此,为隋朝的统一和对突厥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通道观的建立促进了儒家、道教和佛教之间的交流和相互渗透,为建立以儒家为治国基础的新型封建统治服务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辅以道教和佛教的三教结合。


周武帝灭佛:及时挽救中国政教统一之路周武帝灭佛:及时挽救中国政教统一之路

,,

  • 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追求长生不老
  • “万寿无边”,是所有皇帝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萧衍选择了后者,取风流或赌长寿。 广东嘉应学院中文系教授赵以武认为,从佛教...

  • 武德皇后是哪个皇帝的妻子?武德皇后葬在何处
  • 武德皇后就是突厥族的阿史那三公主,她温婉贤惠、气质优雅又精通乐器舞蹈。那个时候突厥族一举打败了强大的柔然帝国,成为草...

  • 汉明帝为何要求取佛经?汉明帝自己相信佛教吗
  • 汉光武帝到了六十三岁,害病死去。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 有一次,汉明帝做了个梦,梦里看见有个金人,头顶上有一道白光...

  • 何若璧的父亲何若敦:临死时,他不忘让儿子继续平陈
  • 贺若敦:(公元517~565年),河南洛阳人。南北朝北周将领,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10月,何若敦因口...

  • 隋文帝在前朝宗室的仁慈一面被摧毁:废除北周的苛刻政治
  • 杨坚登上帝佐不久,大杀周朝文帝子孙25人,闵帝子孙6人,武帝子孙12人。宇文的儿子宇文衍禅位后被杀,时年9岁;宇文的另外两...

  • 解密:为什么南朝梁武帝萧衍喜欢去寺庙当和尚?
  •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最著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先驱,萧衍一生有许多传奇。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