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渗透礼仪和技术的避暑技巧外,古人还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追求和创新凉爽的环境,如家具、便携式物品等,到处都充满了凉爽的智慧。
扇子是最简单的消夏用品,首当其冲。挥动可以加速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冷却身体表面,也被称为“酷朋友”。扇子通常由鸟羽和竹子制成。唐朝以前,扇子多以鸟羽为材,据说魏晋时期,身处炎热地区的吴楚之士常手持羽扇,诸葛亮就是典型的代表。汉代竹编扇,常见圆形或方形。晋朝,王子初立纳妃时,还需要提供各种不同型号的竹扇。扇子流行得很快,在唐代也很常见。据说当时还有皮革做的扇子,飒然成风,格外凉爽。除了风扇乘凉,风扇还演变出不同的功能,比如长柄大扇作为仪仗,美女用来遮脸的团扇...它们要么威武要么迷人,真的有各种各样的风情。
龙皮帘是一种用来隔断亭子和柱子之间滚滚热浪的窗帘。唐大中时期,宣宗召翰林学士魏澳、孙红入宫。他们刚坐下来,突然觉得很冷。当时,宣宗让人们把“龙皮”挂在亭子里,可以保持亭子里的温度,龙皮的透气性也可以使室内空气清新。有人推测龙皮很可能是蟒蛇皮。中国民间常见的竹帘也是如此,但它们更简单、更便宜。
垫子就是垫子。古人常用藤、芦苇、竹等编织垫子,最贵的是象牙垫。据说汉武帝曾经给宠物妃李夫人象牙垫。还有一种丝绸编织垫子。在南朝梁人刘孝仪的描述中,夏天会觉得冷。如果你想在冬天穿一件毛衣,即使室外很热,你也不需要扇子。虽然语言被夸大了,但它可以看到它神奇的夏季效果。
玉、石等天然凉物,夏季可作为倚身之物,除热。汉代,“凭玉几、倚玉凭”是帝王级的清暑享受。据说汉武帝宠爱董偃,在未央宫清凉殿,以画石为床,覆盖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为董偃度夏。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在汉成帝时受宠。赵合德居住的昭阳殿里,有玉几玉床、白象牙床等,还赠送给赵飞燕琥珀枕、云母屏、琉璃屏等,都是清凉之器。到了唐朝,人们还用石棋盘贴腹祛热。由此可见,玉石解暑的习俗流传不绝。
瓷枕
瓷枕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夏季物品。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夏天枕在上面,睡觉特别凉爽。据说清朝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睡瓷枕头。他曾经写过一首诗:“瓷枕头通过光环,赢得了所有的鹰和山。睡在云中,梦蝴蝶应该更安全。”
竹夫人
竹夫人是用竹子编成长笼的东西,或者取整个竹子中间的空洞,周围的洞,然后通风。在南方炎热的夏天,人们可以依靠竹子的凉爽和透气来获得体感的凉爽。有些人还称之为中国古代最具情感的夏季用具。竹夫人大约在唐代存在,也被称为“竹姬”和“青奴”,可能与今天流行的枕头属于类似的用品。
盘点古人的消暑神器:古人怎样度过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