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深夜为“三更”和“半夜”,也从古人的计时习惯入手。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有不同的时间和名字。白天被称为“钟”,晚上被称为“更多”或“鼓”。我们也可以从古人留下的钟楼鼓楼上看到这一点。在古代,城里有钟楼鼓楼。当你早上起床时,你必须报告时钟。白天被称为“几点钟”。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除夕夜的“一夜两岁,五分两年”就是这个意思。
夜间巡逻人员打击砰子,以点数报时,夜间时间称为“更”;有些地方是通过击鼓报告的,晚上的时间也被称为“鼓”,所谓的“几天”或“几天”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也来自这里。
[img]79691.jpg' />
《红楼梦》在大观园过元宵节的那一章中说:“天不二鼓,演的是《八义》中的《观灯》;三更时,贾母听了女先生的《凤求鸾》;四更时,凤姐儿的笑话也讲完了,元宵节终于‘聋子放炮战-散’了。”这就是“更”“鼓”用得最明显的例子。
古人的一个相当于现在的19:00到21:00;二是21:00到23:00;三是23:00到凌晨1:00;四是1:00到3:00;五是3:00到5:00。三个更有儿子的时候,是半夜,也是晚上最冷的时候。这时,贾的母亲说“怪道浸泡在寒冷中”。贾府的元宵节是“四个更好”,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凌晨三点左右,可见贾府的元宵节非常热闹。
揭示古人的计时习惯:晨钟暮鼓 三个半夜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