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系统最初起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由于人数的增加,一起狩猎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它的指挥官被称为牛记录,这个多人集体被称为牛记录。在对外防御和征伐过程中,女真人采用了牛记录的组织形式,使牛记录组织具有军事职能。
为了方便统一指挥大规模的狩猎或战斗,需要将几个牛记录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以旗帜为指导,不要使方向混乱。旗帜在满语中被称为“固山”,所以最大的单位被称为固山,中文被称为“旗帜”。
努尔哈赤首先模仿这一习俗,建立了牛记录。1601年,努尔哈赤建立了牛记录军事组织。每头牛都有一个真正的牛记录,五头牛被记录为一个喇叭,每个喇叭都有一个真正的喇叭,五个喇叭是一个固定的山(旗),每个固定的山都有一个固定的山(旗)。每座固定的山都有一面五颜六色的旗帜。
起初,有黄、红、蓝、白四旗。到1615年,由于人口的增加,又增加了四座固山,在原来的各种旗帜周围镶嵌着一条边缘,黄、白、蓝三种旗帜镶嵌着红色边缘,红旗镶嵌着白色边缘,以区分野心。初始设置的四种纯色旗为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后来增加的四种镶边旗为黄旗、白旗、蓝旗、红旗,共为八旗,即满洲八旗。
努尔哈赤是八旗的最高指挥官。所有满族人都被列入八旗,通常在战时生产和征服。这样,八旗制度就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个功能。天聪第一年(1627年)努尔哈赤的八子皇太极继位,组织了蒙古人和汉人,增加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清朝实际上是二十四旗,但习惯上仍然被称为八旗。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和镶嵌黄旗由汗王(皇帝)直接领导,其他六旗由汗王的侄子领导。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根去世,顺治皇帝亲政,多尔根管辖的正白旗由皇帝领导,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
清关之初,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八旗兵分别驻扎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各地。直到18世纪中叶,八旗营终于系统地分布在全国重要的军事场所,实施永久驻扎。
清代八旗分为亲军、骁骑、前锋、护军、步军五种,以上称为“额兵”。还有养兵(即预备兵)。此外,神机营是从上述营地中挑选出来的。从前锋营中挑选健锐营。枪营、炮营、藤牌营从骁骑营的汉军中挑选。火器营是从满洲蒙古学习火器的士兵中挑选出来的。这些都是特种部队。
八旗根据引军旗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审核一次,分为正户、另户、另档案及其家属。八旗成立了觉罗学、官学等宗室,教育其子女。八旗宗王公和官兵的婚丧都有规定。清初,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27年(1901年)才取消禁令。事实上,人们已经通婚了。
八旗设都统,从一品开始,每旗一人;副都统,正二品,每旗两人;掌握蒙汉二十四旗的事务。以下官员包括:参领、副参领、佐领、晓骑校等官员。此外,各地驻军的八旗还设有将军,从一品开始;守卫船长,正三品;领导,从三品开始;防守船长,正四品;等官,这些官员一般只管驻军旗兵,不问地方行政。
八旗制度建立之初,旗兵战斗力强,军纪严明,赏罚明。但八旗建立国家政权后,由具有军事、行政、生产三个职能的社会组织逐渐成为单一的军事组织。特殊的物质待遇和精良的武器装备不仅没有保持原有的战斗力,反而使八旗官兵养成了享受成功、奢侈的堕落。
即使康熙在平定“三藩”时,也要用汉族的绿营兵作战。此后,八旗官兵日益腐败。清朝中叶以后,许多八旗子弟越来越穷,甚至无法安定下来。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廷财力枯竭,粮食工资无法按时发放,普通旗手的生活雪上加霜。直到清朝灭亡,八旗制度崩溃,八旗子弟也告别了“旗人”的身份,致力于中华民族共创未来的历史洪流。
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可以说,正是八旗制度使满族迅速崛起,垄断了中原,八旗制度埋葬了清朝法院。八旗制度与生俱来的慢性病,在清朝获得世界后,迅速转化为社会,日益侵蚀社会身体,最终完全清空和击倒。
众所周知,清朝最终死于武昌新军的起义,新军的出现是太平天国时期。八旗制度持久,弊端丛生,不足以镇压动乱。朝廷别无选择,只能允许曾国藩等人自招乡勇,出现湘淮军。八旗制度始终与清政权相同。它不仅是清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朝最终走向衰落之路。
清朝的八旗是什么?谁是第一个八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