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是两个概念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是历史资料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只有一个词的区别经常被混淆,甚至是普遍的。事实上,“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帝”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太上皇”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秦始皇平定世界后,除了规定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外,还特意“追庄襄王为太上皇”。因此,庄襄王,即秦始皇的赢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太上皇帝”称号的人。太上,也就是最高的,至高无上的,被描述为极其高贵。然而,赢家已经去世多年了。

历史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刘邦称帝后,每次去见父亲刘太公,刘太公都用人臣之礼迎接他。在刘太公看来,“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君臣秩序不可乱。刘邦心里很不高兴。他的儿子成了龙。当他是父亲的时候,他应该总是有一个相称的头衔,所以他下令:“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和医生都把我尊为皇帝,但他们的岳父没有号码。今天,他们的岳父被称为太上皇帝。”(汉书)。

秦汉时期的“太上帝”是一种尊重,一种荣誉,不是皇帝,不要问政治。在这方面,东汉蔡勇说:“太上帝,不是皇帝,不是天子。”唐朝的严石说:“天子的父亲,所以它被称为皇帝。没有政治,所以它不是皇帝。”可以看出,“太上帝”是当代皇帝出于人际关系对父亲的尊重,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是两个概念

汉代以后,“太上皇帝”的称号开始出现,即皇帝凌驾于皇帝之上的皇帝。如十六国时期后凉天王吕光、北魏时期献文帝拓跋弘、北齐武成帝高湛、唐瑞宗李旦等,生前退位后自称“太上皇帝”。从年代的角度来看,“太上皇帝”起源于“太上皇帝”,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吕光提前退位,目的是成为“太上皇帝”,使权力顺利过渡;拓跋弘退位后,“国家大事咸以闻”(魏书);高湛退位后,“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北齐书);李丹退位后,规定“五日一度受朝太极殿,自称为我,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狱,并自决,其处分事称为高,令”(《旧唐书》)。由此可见,禅位后的“太上皇帝”依然可以处理国家大事,是超越当代皇帝的皇帝。

在古代,“皇帝”的重量远远大于“皇帝”。相比之下,“皇帝”是虚幻的,“皇帝”有实权,皇帝也可以称之为“皇帝”。“太上帝”中的单一“皇帝”一词最初只是一个象征性和声誉的虚荣心。

可能是因为“太上皇帝”起源于“太上皇帝”,在未来的历史资料中出现了“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帝”的混乱现象,其中《宋史》最为突出。当史官称呼同一位禅宗皇帝时,他使用了“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帝”。例如,《高宗纪》称宋高宗赵构退位时提出“我称太上皇帝”,而《孝宗纪》则称“太上皇帝即驾之德寿宫”。。。从太上皇帝幸运的天竺寺,本纪两者兼用。再比如《光宗纪》说宋光宗赵敦退位后被尊为“太上皇帝……太上皇帝毫不犹豫”;而《宁宗纪》则称“太上帝违豫,赦免”。辛毛,太上皇崩”,两个本纪前后都不一样。

按照“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的初衷,“太上皇帝”只是皇帝的父亲,不掌握权力;“太上皇帝”不仅是父亲,也是皇帝,权力在掌握。@ 乾隆皇帝非常关心禅位后享受什么样的尊号。退位前,他特别规定“归政后,任何有翻奏事件的皇帝都会有书。它扮演对称的太上皇帝,这意味着官方文件必须被称为“太上皇帝”,口头上可以被称为“太上皇帝”。总之,乾隆皇帝拒绝下放权力(《清史稿》)。

南北朝时期,“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出现了其他一些名字。比如北齐后主高纬被尊为“无上皇帝”(《北齐书》),北周宣帝宇文云自称“天元皇帝”(《周书》),唐玄宗李隆基被尊为“上帝”和“圣皇帝”(《新唐书》),唐顺宗李诵被尊为“应乾圣寿太上皇帝”(《新唐书》)。等等。笔者证实,尊号中只有“皇帝”一词的,不掌权,属于“太上皇帝”一类;有“皇帝”和“皇帝”二字的,仍能染指权力,应视为“太上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20多位“太上皇帝”或“太上皇帝”中,有三位更为特殊,即晋司马忠、宋赵构、清弘历。

司马忠是世分最低的太上皇。太上皇,通常是指皇帝的父母或祖父母,而司马忠则被叔祖立为太上皇。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即司马忠的叔叔赵王,在“八王之乱”中篡位,迫使司马忠下台,并将其禁入金永城。为了掩盖篡逆行为,堵住众口,司马伦不伦不类地给孙司马忠送上了“太上帝”的冠冕,成为历史笑柄。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司马忠复辟,司马伦被杀。

赵构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太上皇帝。绍兴32年(1162年),56岁、壮年的宋高宗以“老病,久欲闲退”(宋史)为由,下诏传位皇太子赵,自称“太上皇帝”。后来,赵构又当了25年的“太上皇帝”,直到81岁才死。事实上,赵构盛年主动禅位,并非“老而病”,而是与施恩赵、贪生怕死、改变抗金策略等因素有关。

弘历是太上最专权的皇帝。乾隆皇帝弘历当了60年皇帝后,心里很纠结,想继续君临天下,不敢和当了61年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相比,所以禅位于王子永燕。事实上,乾隆皇帝退位后,“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宫中宪书以乾隆年号为准。除了“尊高宗为太上皇帝”,嘉庆皇帝永炎还日夜听其“训政”,直到“太上皇帝崩溃,上始亲政”(《清史稿》)。

中国古代“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禅宗制度作为封建社会终身皇位制度的补充形式,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越南的陈朝最为明显。陈朝成立后,为了避免争夺皇位的内讧,实行了太上皇帝与皇帝的“二主共治”制度,作为陈一代的定制。越南古代历史学家吴士连说:“陈氏家法,...儿子很长,即使他承认自己的立场,他的父亲也退居圣慈官。上述皇称同听政治。事实上,他们传大器,为未来做准备。一切都取决于皇帝,继承者无异于皇太子。”(《大越史记》)。其中提到的“但传大器,..一切都取决于上帝”,与中国的“太上皇帝”制度相同。越南陈朝皇帝大多被尊为“太上皇帝”而不是“太上皇帝”,这也表明“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刘秉光)


[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是两个概念[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是两个概念

,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何许人也?
  • 三岁封储,十二岁登基,十四岁生子,十八岁禅位,二十三岁暴卒。这一连串的人生数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少年天子拓跋弘辉煌...

  • 揭秘中国帝王之最:历史上有多少位太上皇?
  • 中国历史上有83个王朝,共有559个皇帝,包括397个“皇帝”和162个“王”。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在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鸿历,...

  • 历史上最悲惨的太上皇:刘邦的父亲被刘邦折腾得很惨
  • 刘的丈夫早年说:我上辈子做了什么邪恶,养刘季这么坏;后来。。。后来,我什么也不敢说。我和满朝的文武一起喊道:我的皇帝...

  • 解密:南北朝哪位君主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 三岁封存,十二岁登基,十四岁生子,十八岁禅位,二十三岁暴卒。这一系列的人生数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年轻天子拓跋弘辉煌...

  • 周宣帝宇文云,奇葩皇帝:为什么21岁就成了太上皇帝?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精彩的皇帝。新鲜卑人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政权传到宇文云。这位淫秽的皇帝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 揭秘:历史上唯一强迫孙子成为太上皇帝的皇帝是谁?
  • 皇帝通常指皇帝的父亲,但也有例外。例如,隋朝杨玉尊祖父杨迪皇帝为太上皇帝,唐朝李显尊母亲武则天为太上皇帝,西辽屈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