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分裂的时期。就民族关系而言,一方面,少数民族的上层阶级建立了政权,民族矛盾相对尖锐。另一方面,有许多人有赢得中原的雄心壮志,相互吸引外援的现象更加突出。这些特征必然会对这一时期的亲和力产生重要影响,使亲和力体现出以下四个显著特征。
1.不要太注意所谓的正统,只要能作为联盟和亲戚。无论是汉唐还是清朝,都有对和亲持不同意见的人。当然,他们反对和亲的原因有很多,但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夷狄的“野蛮”。中原帝国以和亲奉事的野蛮人为耻。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政权,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亲属大多不太重视所谓的正统,只要他们能成为联盟。例如,在太平三年(411年)初秋,当北燕君臣讨论是否应该与温柔和亲时,苏弗等人一致认为,“前世的旧事都是以宗女妻六夷为基础的,宜许以妃子之女,乐浪公主(冯跋女)不宜降非。冯跋对他们说:“女孩从夫,千里不远!我们崇信殊俗,却欺之!当众宣布将乐浪公主柔然出嫁。
2.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大多数和亲。在魏晋南北朝的360年里,各种类型的和亲至少有50次,但大多数都是在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进行的。以下数字最能说明问题。鲜卑可以与鲜卑相媲美一次;拓跋氏和匈奴三次;孙吴和刘蜀一次;北魏和前燕五次;北魏和匈奴三次;前秦和西秦一次;西秦和南凉、吐谷浑、叠挖鲜卑、北凉一次;南凉和西秦一次;北燕和柔然二次;北魏和北燕一次;后秦和大夏和北魏一次;北魏和大夏二次;北魏和北凉二次;北魏和彝族二次;北魏和柔然四次;东魏和柔然一次;吐谷浑和东魏二次;柔然和北齐二次;柔软和撅嘴四次;西魏和柔然二次;西魏和突厥一次;突厥和北周二次;突厥和康国一次;康安一次。从民族成分来看,除了吴的孙、蜀的刘、北燕的冯和东魏的高汉,其余都是少数民族,甚至冯和高也不同程度地胡说八道。
3.少数民族妇女作为公主到达中原后,地位相对较高。据初步统计,从公元293年到公元580年,共有14名公主和公主被列为妃子和女王,其中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拥挤的妇女。
4.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和亲公主毕恭毕敬,不敢忽视。比如大统四年(538年),柔然主阿纳琅年仅十四岁的女儿嫁给了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文帝已将洛阳乙弗氏列为皇后,乙弗氏节俭、仁慈、慷慨,深受文帝尊敬。但当阿那壤的女儿到达中原时,阿那壤率领军队渡过黄河,迫使文帝废除乙弗,并将他的女儿改为皇后。虽然文帝不情愿地放弃了乙弗皇后,但他仍然爱她十分钟。后来,为了注意到温柔,温柔的举国过河,文帝不得不让乙弗皇后自杀。东魏武定年间,柔然与东魏和亲。虽然高欢已经有了贤内助娄氏,但他仍然“避正室以处之(阿那理之女)”。高欢因病没有到柔然公主住处,阿那熙熙的弟弟突秃佳对高欢不满,高欢不敢得罪他们,只好抱着病赶到她家。突秃佳还警告高欢:我们必须抱着孙子才能回家。高欢也只能忍气吞声。
魏晋南北朝和亲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