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人迷信占卜,几乎到了什么都不知道的地步。从发现的殷墟甲骨卜词来看,他们问的内容,从年纪大了的道歉,战争的胜负,田猎的捕获,到风雨的存在,出入的吉祥,疾病的严重程度,妇女的生育,都是包罗万象的。有时候,同样的事情需要反复预测,三预测,甚至十预测,这表明他们对预测非常严肃。
“贞人”主持占卜。在占卜之前,他们必须修复占卜甲, 卜骨的工作,即在选定的龟背甲、腹甲或牛(少数是羊、猪)的肩胛骨背面,用铜钻钻出一个圆坑,然后用铜凿出一个枣核形的长槽。在一块卜甲或卜骨上,还可以修复许多这样的坑槽,用于多次占卜。占卜时,贞人应先向鬼神祈祷占卜问题,然后用微火烧烤钻石部位。在卜甲和卜骨的正面,会有像“卜”这样的垂直和水平裂缝。这种裂缝被称为“兆”。贞人根据得到的兆形判断所卜问事的吉凶。
占卜结束后,还要在兆纹旁边记录这次占卜的相关情况,这些记录占卜的文字叫“占卜词”。这些卜辞刻在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又称“甲骨卜辞”。今天的人从文字的角度研究它,称为“甲骨文”。商朝灭亡时,这些甲骨也被丢弃,埋在商都的废墟——殷墟中。直到三千多年后的清朝光绪年间,世人才发现。
从目前对甲骨文的研究来看,甲骨卜辞中有近500个单词,其中已识别的单词有1000多个,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甲骨文都是占卜词,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换句话说,甲骨文占卜词中的文字只涉及需要占用的相关文字,而不是商代的全部文字。商代的文字比甲骨文中的文字丰富得多。这么多单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来,而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积累起来的。因此,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在它之前必须有一个相当长的草创时期。
甲骨文的构词方法也比较复杂。汉代徐慎所说的“六书”,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方法,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包括象形、会意、形声和假借。汉字的造字始于象形字,它描绘了物理形状。在此基础上,还有其他几种造字方法。甲骨文中有各种各样的造字方法,说明它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文字的发展还有一条规律,即从象形字到形声字,甲骨文中形声字的存在也是文字成熟的标志。
占卜和甲骨文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