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来谈谈什么是方丈,什么是住持,什么是长老。
,最近百科妞和同事聊少林寺话题的时候,总有人把方丈、住持、长老混用,这是不对的。
一、住所:寺庙掌舵,CEO!
住宿是佛教的僧侣,在日本佛教中也被称为住宿,是一个负责寺庙的僧侣。简单地说,住宿是寺庙的最高负责人,只要是寺庙,就会有住宿。
住所应负责寺内弘法、修行、寺事(行政)、财务等日常事务,但最重要的工作是弘法,如早晚背诵、告香、整顿违法僧侣等。
佛教传入中国后,师徒之间传授佛教,没有住所。唐朝以后,禅宗兴盛,门徒众多,所以住所成了一种职位和名称,指的是“代佛传法,继佛智慧生命”的人。住所的日常事务主要是继承佛教。
那么如何选择住所呢?
1、佛教得法弟子要有足够的修行见地,身体端正,无明显残缺。
2、经诸山长老等丛林住持认可,德孚众望。
3、宗教局不直接任命住所,但候选人必须得到宗教局的同意。
开山建寺的第一个住所,常被称为“开山大师”。
二、方丈:在上规模的寺庙里,被公认为精神领袖的住所!
“方丈”原本是指住在寺庙里的卧室,印度的僧房大多是一丈见方,佛教传入中国后遵循这一制度,因此有“方丈”之说。
方丈处,是“菩萨净名所居”,后来逐渐以室名为代名,用“方丈”来表示对禅林住持或“师父”的尊称。
那怎样才能成为方丈呢?
首先,在汉传佛教中,一座寺庙的总负责人被称为住所,如果能通过晋升的仪式,就可以称之为“方丈”。
方丈是一座寺庙的精神领袖。在一些寺庙里,方丈和住所是同一个人。例如,少林寺的释永信既是住所又是方丈;在一些寺庙里,只有住所,住所的资格、修炼和影响力还没有达到方丈的水平。
这也可以从“方丈”最早的词源中看出。“方丈”最早出现在《维摩盘经》中,“维摩盘居士,他的卧室一丈见方,但可以容纳公众”,这意味着虽然维摩盘居住的房间很小,但座位是无限的。他的修养很高,吸引了很多人。无论有多少人来到他的房间,他都可以坐下来。
第二,除了有足够的资质和修炼外,一般来说,只有大型寺庙才能有方丈。一般来说,寺庙应该有三座大厅,寺庙应该有500多人。小型丛林寺至少有300人,高达2000至10000人。
@ 要想成为方丈,必须由省宗教管理部门和佛教协会任命才能生效。
另外,方丈可以在多个寺庙兼任,而住所只能在一个寺庙兼任。
三、长老:退休住持或方丈!
我们常称和尚为“长老”,包括很多电影剧,其实这是不对的。
退休后,曾经是住持和方丈的老和尚可以称之为“长老”。只要还在住持和方丈的任期内,就不能称之为“长老”。
此外,当我们在寺庙里看到小沙弥时,我们会习惯性地喊“小和尚”。事实上,这也是错误的。在汉代佛教的寺庙里,只有修行深厚、德高望重的僧侣才能被称为“和尚”,而不是每个男性僧侣都有资格被称为“和尚”。
那么,看到和尚怎么喊才不会出错呢?
正常情况下,只要是和尚,我们都可以喊“师傅”,这绝对不会错~
现在,朋友们知道住持、方丈和长老的区别了吗?
方丈、住持、长老有什么区别?方丈和住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