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汉到隋唐,往往有强人政治出现,甚至强人篡位,创造新的朝代。比如魏晋南北朝,每个朝代都是强人建立的,政权的转移往往只是中央执政人员的变化。普通人睁开眼睛,突然发现有了新皇帝。由这种变化构成的朝代,国佐不会长大,普通人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干扰。然而,这种朝代的转变往往只在中央政府改变一些新人。有些人能感受到普通人的需求,而另一些人只是在权力中心牵羊窃取政权,不愿意改变僵化的中央政权。
宋朝以后,篡夺现象几乎不再出现,无论权力的核心如何腐败和无效,都没有强大的人被取代。这种现象的一部分是宋朝以后,君臣伦理的思想变成了正宗的儒家思想。一般来说,出生在科举考试中的士大夫不再敢冒着世界的风险,改天换日。只有人真的穷而无告,才会冒险,揭竿而起,造成巨大的民变。这就是明代流寇和清代反复变乱的例子。
清末太平天国声势浩大,湘军以士大夫力量崛起民间,居然一举平定大乱。然而,曾国藩和李鸿章知道清政府已经腐败,但他们不敢取代它;清末民间到处都有维新改革的呼声,但高级官员和新疆官员不敢威胁中央政府的变化;即使在义和团体运动中,罪魁祸首慈禧太后也逃到了西安。东南封疆官员敢于提出东南自我保护,但不敢要求慈禧释放光绪,并建立了一个可以进行改革和维新的政权。这两个例子表明,当意识形态成为正宗的时候,束缚人心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为什么宋代以后很少篡盗?君臣伦理成为儒家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