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废帝元钦(525年)―554年),西魏文帝元宝炬长子,母亲为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 ,551年,南北朝西魏第二位皇帝―554年在位。
公元525年出生于范阳(今北京),551年即位,沿用文帝年号,552年去年号,称为元年。元宝炬在位17年,551年死亡,元钦继承。元钦时期,宇文泰独占政府,与东魏多次激战。西魏军政创新。554年被宇文泰废弃,不久中毒。
元钦的政治措施是什么?
政治
西魏整顿经济,制定财政计划,鼓励农业生产。关中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财政收入、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大大增强。537年秋,高欢亲率20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西魏,宇文泰以1万精兵迎战,在沙苑血战中击败高欢。东魏军队精力充沛,一塌糊涂。沙苑战后,西魏蒸蒸日上。宇文泰乘胜东进,占领了山西、河南的大片地区。此后,西魏趁南梁内乱攻占巴蜀和江陵,将西魏的疆域扩大到四川和湖北。在隋朝统一开门之前,宇文泰为西魏灭亡了东魏。
[img]76095[/img]
在西魏元钦时期,它继续沿着东汉末年的州县制度发展。当时,由于北方战争,大量北方人南迁长江中下游定居,避免混乱。他们的居住区仍然使用北方原西魏官员的州县的旧名,因此有大量的华侨、华侨、华侨县,造成了地方政治制度的混乱。
在西魏元钦时期,军队的统一指挥和训练有利于加强中央政权。继续实行均田制。根据敦煌文书《西魏大统十三年计账》,均田制下的授受虽已实施,但授田不足却是普遍现象。当时最常见的力役之一是“六丁兵”,即每个丁男在六个月内为政府服役一个月,一年内服役两个月。作为施政纲领,权臣宇文泰非常重视这些统治经验,颁发了行为“六条诏书”。并专门组织中下级官员学习,规定不了解这六条和计账的人不能当官。十六年来,又正式建立了由八柱国分管禁旅的府兵制。除宇文泰和宗室元欣外,府兵共有5万左右的兵力,分别由六个柱国大将领领导。
西魏政权建立后,颁布了24条新制度,然后增加到36条,称为“中兴永式”。其主要内容是:严禁贪污﹑裁减官员﹑立立正长(正即鹿正)﹑族正,长指保长。保﹑闾﹑民族为地方基层组织名称)﹑实行屯田﹑制定会计(预计次年赋役概数)和户籍制度。苏绰出身于关中大族,将汉族封建统治的经验总结为六条:清心、敦教化、尽地利、促贤良、t狱诉讼、均赋予服役。
军事
546年9月,高欢率领大军10多万人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今山西省吉山县西南部),想拔掉汾水下游西魏安的钉子。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镇守玉壁,顽强抵抗。高欢先后采用断水、火攻、挖隧道等战术。围城50多天,士卒死亡7万多人,未能攻下玉壁。最后,高欢生病了,不得不解围。玉壁之战,高欢倾力而出,攻一孤城50多天,智力困倦,甚至生气,第二年正月,发病而死。此后,西魏扭转了过去的劣势,与东魏势均力敌。
高欢死后,子澄即位,高澄与手持重兵的侯景不和,畏景权重,欲夺其兵权,侯景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宇文泰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对机器诈骗权的侯景非常谨慎。他分配军队接受侯景占用的土地,并示意景交出军队,进入朝鲜长安。当时,侯景叛变后,高澄也派大军进攻,于是侯景转向萧梁,造成了侯景之乱。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萧氏兄弟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宇文泰趁机夺取土地,赢得了汉东、益州、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地,控制了长江上游和汉水。
大统十七年(552),侯景败亡,梁武帝第七子萧诠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称帝,是梁元帝。在侯景未平之前,萧艺曾称臣于西魏,与西魏签订联盟;西魏以陵(今湖北潜江西南)、梁以安陆(今湖北安陆)为界,请与附庸并送质子。宇文泰派使臣宇文仁恕到江陵聘问,梁元帝告诉宇文仁恕,梁已统一,西魏应将所占梁、益、襄阳等地归还梁朝。
宇文仁恕还起诉宇文泰后,泰认为既取得了梁、益,就应该进一步规范江汉,此时萧解侄萧解朝西魏,要求出兵击解。于是西魏恭帝元年(554)九月,宇文泰命于金、宇文护等,率步骑5万,进攻江陵。11月,当城市破裂时,梁元帝被处决。魏军选择了江陵10多万男女,驱赶他们返回海关。他们只给萧杰留下了一座空城。同时,他们将原梁朝控制的雍州诸郡带回西魏作郡县。这样,西魏的领土扩大到了四川和湖北。
经济
在西魏废帝统治期间,手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冬官”下,有50多个大小部门,如工部、工匠、司金、司水、司玉、司皮、司色、司织等。与北魏相比,分工更详细。一些官方手工厂规模巨大,如夏阳诸山的铁冶,建造了8000名工匠的军器;一些工艺品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西魏文帝创造的“仙人”、“水芝”二合器,精致绝伦,令人惊叹。@ 北周的盐业非常繁荣,包括海盐、池盐、井盐、制成虎形的“形盐”和药用的“麦芽盐”,供祭祀和接待客人使用。政府垄断盐业,所有人都要征税。
西魏帝元钦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对整个社会生产影响很大。宫殿建设、长城建设等土木工程给人民带来了相当深刻的兵役;官员聚敛和腐败时有发生;周武帝灭绝后,出现了军国主义的迹象。但无论如何,从大的角度来看,西魏北周紧紧抓住了长期影响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即强者和僧侣占用土地和户口,与国家争夺劳动力;编户逃亡失散,奴隶杂户存在三大问题。
参照北魏制度,西魏帝元钦时期的均田制也有一些创新。主要内容有:有房(已婚丁男)的授田120亩,未婚丁男授田100亩;租调量为有房者每年租5斛、10丝、82绵、半数未婚者;凡人18-64岁,每年具体征用视年成而定:亩收4釜。(fǔ,音斧,容器。一釜合6.4斗,一说合10斗)为上年,全赋;亩收3釜为中年,半赋;亩收2釜为下年,征1/10;官员工资的发放比例与征赋额相同。人民服役年龄为18-59岁,丰年服役年龄为1月,中年服役年龄为20天,明年服役年龄为10天;任何征发兵役的人,家里出一人,不得超过。@ 还对各种情况下的免赋、免役作出了具体规定。
由于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和均田制的颁布,西魏北周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方面,除了关中地区的快速恢复外,随着益州、荆州和关东地区的粮食生产区相继融入北周地图,寺庙经济被消除,农业劳动人口和耕地面积急剧增加,农业基础更加强大。屯田规模也扩大了。大统(公元535-551年)初,西魏任命薛善为司农少卿,管理同州夏阳县(今陕西韩城南)20屯,以满足战争需要。
西魏废帝元钦的贡献是什么? 元钦的政治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