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代水族文字正面临失传的危险。近年来,黔南州委、州政府加大了抢救和保护力度。三都、荔波、都匀、独山等县市先后拨出专项资金抢救和保护“水书”,取得了一定成效。据黔南州政协文史委员会有关人员介绍,全州在研究和破译“水书”方面有许多新发现:
首先,在征集和抢救之前,只发现了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少量“水书”。目前,明清时期都发现了“水书”。特别是在明代发现了手抄本和木刻版的“水书”,这是贵州唯一保存下来的古老孤儿。
其次,过去只有400多个古代水族文字,现在已经发现了1400多个“水书”文字。
第三,荔波县档案馆“水书”中发现了“梅花鹿”的记载,相关“水书”研究专家推断,水族应该来自北方,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第四,近日,三都、荔波、都匀等地水族村附近的古墓碑上发现了水族文字。
第五,河南省偃师县发现的夏代古都陶瓷碎片上有24个符号难以破译。黔南所有的“水书先生”都可以阅读和识别。同时,荔波县收藏的“水书”中发现了18个完全相同的符号记录。通过破译夏陶符号,对研究夏代历史、水族历史和迁徙过程以及水族文字起源时代起到了积极作用。
[img]75909[/img]
第六,北宋初期,河南临汝窑八莲瓣陶瓷碗上的五组10个符号被荔波县“水书先生”读懂鉴定,完全是水族文字,在黔南的“水书”中找到了同样的记录。
第七,黔南“水书先生”破译了北宋初河南临汝窑八莲瓣陶瓷碗上的10个符号,发现水书记载了中国周易前的古代易经《连山易》,被称为“连山卦”。据《周礼》记载,中国古代有三部《易经》,即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其中《连山易》、《归藏易》早已失传。但是《连山易》却是在荔波的藏书中发现的。
黔南水族[水书]的七大最新发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