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制之一。春秋时期,吴起以招募而不是传统征发的形式组建了列国第一支特种精锐部队——武卒。过去,春秋时期,征兵工作主要面向城市户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农村征兵工作也变得丰富多彩,但征兵人员没有工资,必须自己解决武器和粮食问题。这种“募兵制”的选兵标准很高,要求全副三层衣甲——即“上身甲”、“股甲”、“胫甲”。
当时没有裤子,人们的下半身是裙子——对士兵来说,它是裙子皮革的“股甲”。裙子里光着大腿,膝盖以下有半条裤子。胫骨衣服是从古代的绑腿演变而来的,将继续向上扩展成裤子(但现在没有裤子,只有小腿上的胫骨衣服)。对士兵来说,小腿上的胫骨衣服是皮革的“胫骨甲”。
穿上上身甲、股甲、胫甲三层衣甲,头上戴着盔甲(青铜头盔),运十二石弩,挎着50枚箭,荷戈,带着剑,裹着三天粮,负重奔跑,从黎明到日中,能跑100英里的人,才能应征人群。当时100英里相当于现在的41.5公里,相当于整个马拉松赛,需要半天跑完。而且这些士兵背着那么多武器,不是背心裤衩。因此,我们也可以判断先秦人在身高、体能和耐力方面都优于现代人!
[img]74826[/img]
“招兵制”选出的人称为“武卒”,录取后按各人特长编队,职责和武器各有序列。吴起采用从单兵到多兵、分队到合成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使士兵完全脱离生产,专心表演,成为“常备兵”,这与业余兼职的“征兵”明显不同。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举措,也是后代征兵制度的先例。这些职业军人,勇敢善战,立功,赏爵和田地。
招聘制度的对象:成为职业军人的条件 待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