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灵(344年―355年),张曜灵、张灵曜,字元舒
,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前梁桓公张重华之子,16国时期前梁政权君主,353年11月―353年12月在位。
建兴11年(353年)10月,张重华生病,将张耀灵立为王子。11月,张重华去世,张耀灵继位,自称司马、西平公等。12月,他协助大臣张佐和赵长秘密废墟张耀灵,自立为君。和平两年(355年),张佐派人杀害张耀灵。张耀灵死时只有12岁,死后的头衔是哀公。
张耀灵生平简介
立为太子
张耀灵(晋书)以张耀灵命名,魏书和资治通鉴以张耀灵命名 ,《十六国春秋别传》以张灵曜命名
),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字元舒,是前梁文王张骏的孙子,前梁桓公张重华的儿子。
[img]73767[/img]
永和九年(前凉建兴41年(353年)10月,张重华生病,派左长史马岌荣登记年仅十岁的张耀灵为王子,并大赦国内。
张重华的弟弟宁侯张左,力气很大,有勇敢勇敢的气质和当官的能力。但他狡猾,善于看风行事,左右逢源,与张重华的宠臣右长史赵长、尉缉等人结拜为异姓兄弟。
张重华常据要求将张佐调离朝廷,张重华说:“我要把张佐当周公,让他帮助小儿子张耀灵,你这是怎么说的?”
父死继位
永和九年(前凉建兴41年,353年)11月初10日,张重华病重,亲自下令征召谢艾担任卫将军,监督中外军事,协助政府。张佐、赵长等人隐瞒了手令,但没有公布。同年11月18日,张重华去世,王子张耀灵继位,自称司马、凉州牧、校尉、刺史、西平公。
右长史赵长等人假称张重华遗令,任命张佐为使持节、都督中外军事、抚军大将军,协助朝政。
废黜封侯
永和九年(前凉建兴41年,353年)12月,右长史赵长、尉缉等人提出建议,认为“目前的灾难还没有平定下来,长者应该是君主。张耀灵年轻,要求改立长宁侯张佐为君主。“张佐最初与张重华的母亲、张耀灵的祖母王太后马的私人联系,所以马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命令废除孙子张耀灵的王位,降封为梁宁侯(宁凉侯),并将张佐为君主。
张佐于是继任君位,自称大都督、将军、护羌校尉、凉州牧 、凉公。
张耀灵是怎么死的?
张佐继位后,虐待无道,官员和人民对他非常怨恨和愤怒。7月,永和11年(前凉和平两年,355年),张佐派张掖太守索孚代替张杜镇守索罕,派张杜去攻打反叛的胡人。不久,派部将易揣等人带领军队攻击张杜。
于是张宇杀死了索孚,开始攻打张佐。张宇将军队传送到各州县,声称废除张佐,让他以侯爵的身份回家,重新建立张耀灵为君主。8月,张佐派杨秋胡将张耀灵带到东苑,扳断张耀灵的腰部,杀死他。他的尸体埋在沙坑里。张耀灵死时只有12岁。张佐给张耀灵起了一个死后的头衔
冷政权君主张耀灵的生活简介 张耀灵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