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力量对比的剧烈变化甚至递转,使得汉匈和亲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经过多年的军事打击,匈奴的人口增殖和牲畜群体的附庸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希望和平地战斗,重建和亲。即汉仍然像以前一样称匈奴为大臣和贡献,匈奴士兵不是南方的罪犯。汉武帝并不反对和亲,但他希望和亲是匈奴臣属于汉,遣子入侍为质,待遇和其他藩国一样,汉匈地位完全颠倒。双方已经僵持了几十年。汉宣帝时期,匈奴多次受到邻国的攻击,“人民死者十三,畜产十五”,属国解体。由于内部五单争立,战争不已。呼韩邪单于战败贫困,为郅支单于所逼,决定归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呼韩邪遣子右贤王入汉作“质子”。
三年甘露,呼韩邪亲自到长安入朝宣帝。宣帝给了他一份礼物,仪式比其他藩国和诸侯王高。在经济和军事上,呼韩邪部逐渐恢复发展,元帝初年回到北庭,恢复故土,收集余民,政权开始安定下来。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陈汤等带领屯田士兵与西域诸国联军攻杀远离康居的郅支单于。呼韩邪既高兴又害怕。他高兴的是,多年来的对手已经灭绝,他害怕汉朝的下一个消灭目标指向自己。
[img]72784[/img]
想了想,终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入朝长安,提议与汉朝通婚结婚。元帝应许,即以宫女、待诏掖庭的王强(王昭君)给予呼韩邪单于。呼韩邪称其为“宁胡氏”。又上书元帝,愿意承担为汉朝守边的任务,建议撤除汉朝边塞吏卒,以减轻汉民的兵役负担。虽然汉元帝不同意呼韩邪的建议,但双方和平相处,历史上被称为汉朝“边境关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警察,黎臣无战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西汉末。
昭君和番给汉匈两国带来了边境和平、生产发展、生活稳定、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的良好结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和亲与汉初的和亲完全不同。汉初,汉朝向匈奴求和,以汉朝的室女和大量的财产奉献匈奴。以暂时的屈辱换取宝贵的休养和休息时间是一种被动和迫不得已的措施。即便如此,其后果仍然是多年来匈奴的南下杀戮和抢劫。而此时的和亲则是匈奴在自身虚弱、威慑汉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情况下,主动向汉朝臣服、求婚的。汉朝不再以庄严平等婚姻的形式嫁给匈奴公主,而是以傲慢的态度将汉宫女送给匈奴。其目的是使匈奴在其恩威的情况下永远臣服于汉朝。汉朝对匈奴的和亲基本上可以说是处理敌对国家之间的政策。
[img]72785[/img]
和亲后有什么效果?
汉高祖九年至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是西汉和亲政策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和亲旨在用汉匈婚姻关系和相当数量的财产换取匈奴停止掠夺汉边境,从而争取时间休息,增强国力。
但是,汉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匈奴南下入侵并未停止。文帝三年(前177年)夏,匈奴入居河南,入侵郡,杀害人民。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14万人入朝肖关,杀死北方都尉,掠夺人民畜产。他们的前锋部队甚至进入雍、甘泉附近,烧回中宫。从公元前166?前162年,匈奴日骄每年入侵汉边境,杀害人民畜产,云中、辽东最为,甚至代郡万余人。在景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逐步增强,匈奴经常小规模入侵,但没有大规模的南下行动。
汉匈和亲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